美文网首页
健身隐喻

健身隐喻

作者: 晓健周 | 来源:发表于2017-04-16 09:56 被阅读21次

    2017年03月18日

    (一)心理咨询需要咨询者充分的主动

    简里里在《得意忘形》的播客里面说到,心理咨询师是不会求着患者去治疗的。他们不会跟患者说,你有什么什么问题,得到我这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咨询最后依靠的还是患者自己,患者没有做好“被治疗”的准备的话,心理咨询的效果也不会好。这多少有点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另一个原因是,心理治疗的过程,往往是带着痛苦的,需要咨询者回忆和面对一些痛苦的经历,这样才能还原出这个咨询者的整个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给出相应的处理。

    简里里说的很符合直觉,不过这种符合直觉的东西,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忘掉。心理咨询的过程,大概是一个与自己和解,寻求与世界更好的相处方式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心理咨询中是有心理咨询师陪同的,在生活中,是靠自己去感悟和实践的。经常会有一些事,让我们不能和解,比如“我就是不能原谅他”、“我明知道是错的,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这么做”、“我总是无法维持亲密关系”等等等等,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如果能积极配合自己,积极看清自己内心的想法,或许和解可以来得容易些。

    (二)健身隐喻

    张潇雨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去看心理咨询。简里里说,看心理咨询的人各种各样都有,有生活还比较顺利的,也有精神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的。就像是到健身房里面,有身材已经很好的,也有肥胖的极其严重的,也有身体非常瘦弱的。

    我发现这个健身的 metaphor 很好用。

    上世纪中期,图灵提出了图灵机的猜想,后来人们也做出了真正的计算机。计算机的运行模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意识、对大脑的理解。人们会把大脑分为存储及处理的两个部分,就跟计算机类似,然后认为大脑是一个强大的计算器。接下来还有更多的猜想,比如缸中之脑。计算机的隐喻非常好用。类似的,我发现健身隐喻也非常好用。

    现象一,健身房里各种体质的人都有。这里主要谈一下「意愿」问题,而不是能不能坚持的问题哦。以我自己为例哦,我本科的时候,一米七三,大概一百一十多斤哦,当时并没有感觉自己很瘦弱,也没有健身的意愿。在美国的时候,和美国人一握手,感觉自己的腕力跟别人比差的太远,而且自己在他们面前简直就是弱鸡,然后就很有健身的意愿,上班很累,但是还是比较经常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肌肉也有了明显的增长哦。现在大概六十三公斤,多少有点觉得自己瘦,力量不够,但是也没有太介意哦。环境会导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的,除了环境因素,还有很多因素哦。

    回到健身这个话题,每个人开始健身的契机可能都不太一样哦。有些人很壮了,还是很想健身,有些人很瘦弱,但是也没有健身的意愿哦。

    类似的现象很多,比如有人英语六级400分就满足了,有人英语六级600分还是不满足,出去报班,每天投入时间练习。还有打篮球也是,有人打后卫的,打了十年球,还不会投三分球,而且并没有觉得有问题哦。有人三分,无人防守的时候能有50%的命中率了,还是继续训练哦,觉得对自己很不满意。

    **「对自己不满意」往往是迈出第一步的主要推力。

    现象二,退出循环的时机因人而异。刘未鹏说,所有的失败都是因为过早退出循环。我坚持健身大概三四个月吧,也看到了一定的效果,然后到了冬天,我就退出循环了,就没有再去健身房了。接着春天来了,就去了深圳实习,办了一年的健身卡,只练了三四个月吧。观察一下健身的人,会发现很有意思的,办卡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可以坚持健身半年、一年,结果去健身房的次数常常大幅度低于自己的预期。坚持健身,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健身除了消耗体力,还需要消耗意志力,而现代科学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健身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力竭」哦,就是每一组动作,要做到自己再也不能多做一个了。从没有力竭,到力竭,这个过程还是要自己咬牙去努力的。也是因为退出循环的时机不一样,导致了人们从健身中得到的提升不一样。有人坚持了三年,结果从瘦子变成了肌肉男。有人坚持了三个月,变化并不明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健身隐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fa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