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对于父母无疑是一场煎熬,对于孩子何尝不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像前一阵看到的一段视频:高考天问????
考生家长组成人墙拦车堵人;父亲去世两个月,母亲为高考对孩子隐瞒死讯;男孩高考结束后得知母亲12天前车祸去世;让青蛙停止叫,毒死一池青蛙;母亲送考遇到车祸,女儿含泪上考场;为了让迟到孩子能进考场,母亲当场下跪求情……爱心车辆送考;交通管制等为考试保驾护航的措施。
考试成绩有多么的重要,能让家人强颜欢笑隐瞒亲人去世的死讯;考试成绩有多么的重要,能不惜让孩子错过与父母最后的诀别;考试成绩有多么的重要,能让一个妈妈不顾自己尊严给考官下跪;考试有多么的重要,能把一池青蛙毒死;考试成绩有多么的重要,让家人高度紧张,深怕弄出一丝响动;考试成绩有多么的重要,让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要孩子考好就好。
成绩真代表一切吗?
今年3月,教师官启军在两会期间表达了教育的无奈:现在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几乎所有的家长,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了供孩子读书,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就是想让孩子有个好成绩,从而有出息;成绩就是一切,为了孩子能上好学校,不惜一切买或租学区房;父母可以忍受挑剔的老板、难缠的顾客、无情的爱人,却被孩子的一张成绩单彻底击垮。
到底是什么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成绩有如此强烈的执念;使父母用学习成绩将孩子绑架。我想有为了自己的面子;没办法改变出生,但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为了孩子今后的生活能拥有更多的选择;为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正是这些想法,许多父母信奉一个宗旨: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其它什么都不用管。而在这个宗旨下,我们的许多孩子被培养成“高分低能”,也就是成绩好,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却表现极差,在自立、人际交往、创新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从小让孩子学习,看起来没问题,但从长远看来,却藏着很深的坑。为什么?因为这句话等于是在告诉孩子:家庭责任、父母、人际关系这些都不重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仿佛只要成绩好就万事大吉,未来该有的东西都会有。而等孩子长大,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你只管好好学习,其它什么都不用管。”这句话很可能直接导致三种结果:孩子自理能力低下;孩子缺少担当和责任心;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除了学习,做其它事情就是在浪费时间,使得孩子自己床铺不会整理,脏衣服一放就是一周,周末打电话让妈妈来学校洗。类似还有很多很多,孩子真的会学习,而其它生活能力都十分欠缺;不给孩子机会学习担当培养责任心,结果只能是你累得半死,孩子却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孩子只会被培养成一个“学习机器”,很容易对学习感到厌烦。
有多少父母,认为孩子聪明,除了学习之外的事,很快就能学会的,果真如此吗?“神童”魏永康的故事给我们警醒:他的妈妈,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都不让孩子插手,每天连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时不耽误看书,还亲自给他喂饭。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最终被学校劝退。
孩子的世界,远远不止学习那么简单,在不同的年龄段,都有属于他的责任。
林清玄曾在《好孩子是被唤醒了内心的种子》中提到:生命中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孩子除了学习。孩子更应该掌握:面对挫折的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多元价值的能力;拓展视野的能力;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父母重视教育无可厚非,但是只重视成绩并不是明智之举,学习成绩不是一切。
我们父母不妨换个方式、换个角度,打破惯性思维,摒弃旧式固定思维,逆向思维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地结局。
孩子考试成绩差,不一定是学不会,我们要去挖掘,对症下药,发现孩子身上的火花,点燃火花,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写过这样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努力考试不是单纯为了分数,是给人生多一种可能。
如果我们父母过分看中成绩,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只是成绩,不是自己。父母的爱不应该与考试挂钩,爱孩子不是因为他(她)考了好成绩,而仅仅因为他(她)是我们的孩子。
无论成绩高低,父母永远都是爱孩子的,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是真爱。
学习成绩不是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