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底,
大张伟将举办出道20周年演唱会,
这是自花儿乐队解散后的第一场演唱会。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大张伟一直都是一个爱笑爱闹的大男孩,
在节目中常常妙语连珠,
惹得现场哄堂大笑。
人们很难将这样一个欢乐的男孩,
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他多年来都饱受焦虑和抑郁的折磨。
大张伟的父亲对他的评价是:
“私下很孤僻,很孤独。”
大张伟也在一次采访中说,
自己常年处于莫名其妙的痛苦之中,
突如其来的难过,让他很恐慌,
因此他不得不看了许多心理方面的书,
并且坚持将开心的瞬间记录下来,
不断地暗示自己“我很好”、“我很快乐”。
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一次统计中显示,
目前全世界有3.5亿人罹患抑郁症,
到2020年时,
抑郁症很有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
可能在很多人的认知中,
抑郁症患者总是很容易崩溃,
蓬头垢面,精神萎靡的样子。
但实际上,
有很多人总是以微笑示人,
但内心却是痛苦无比。
甚至在开心地大笑的时候,
他们还在想着如何自杀。
《明星大侦探》中有一期节目,
白敬亭的哥哥患有抑郁症,他说:
“他并不像表面那么积极乐观,
反而患有很严重的微笑抑郁症。
但他不会歇斯底里地去释放情绪,
只会让内心被孤独地侵蚀。”
微笑抑郁是一种非典型的抑郁表现形式,
他们并不会像其他患者一样,
蜷缩在床上,丧失社交能力,
反而有着比普通人更好的社交能力。
他们总是笑容得体,语言风趣幽默。
在难过、伤心、失望的时候,
依旧会微笑,
似乎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
但在微笑和乐观的背后,
他们充满了残缺、无价值和绝望感。
他们总是给别人带来欢乐,
但独自一人时却陷入悲伤。
就像《守望者》中的小丑,
总以滑稽欢乐的表演治愈别人,
却无法拯救自己。
英国曾有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对喜剧演员、非喜剧演员以及普通人,
进行了快乐和幸福指数的调查,
得出的结论令人大跌眼镜:
喜剧演员对快乐的感知度最低,
甚至更容易产生对生活的厌恶感。
谁都没有想到,
原来越是表现得幽默的人,
反而越容易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
也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
在公众面前的自信乐观状态,
让人几乎完全无法察觉也无法相信,
他们面具下的千疮百孔。
实际上,内心的病态状况,
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确定。
面对外界时,
他们有更强的防御意识和不信任感,
从来不会表现真实的低落和绝望,
给人“我很好”的假象。
他们总是觉得,
自己不值得别人的关注和关心,
或者难以习惯表达自我真实情感,
难以接受自我的情绪变幻,
并进行自我苛责。
人们只看到他们在笑,
却看不到他们也在挣扎。
抑郁症会带来情绪低落、悲观,
思维迟缓,自我否定,
以及失眠、食欲不振等问题。
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
反而是一种可怕的精神疾病。
严重的时候,自杀的念头,
将不可抑制地侵蚀患者的脑袋,
如同样患有抑郁症的崔永元所说:
“离开人世,对于他们来说会特别的快乐。”
每年因抑郁症轻生的死亡人数高达百万,
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32岁,
正值人生最为美好的黄金期。
梵高、玛丽莲梦露、海明威,
川端康成,张国荣……
说起这些名字,无疑都是人们心中的痛。
就像喜剧演员Stephen Fry曾说,
“有时主持节目时,
我一边说着ha ha, yeah, yeah,
但内心里却在说,
我真他妈的想死。”
许多人可能在昨天,甚至几个小时前,
还在如往常一样吃饭、玩耍、散步,
就毫无预兆地倏忽而逝了。
今年7月,
林肯乐队主唱Chester Bennington在家自杀身亡。
他的妻子在ins上发了一张照片,
Chester Bennington和家人在海边笑得很开心,
但在几天后,他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妻子说:“这是我的丈夫自杀前几天,
自杀的想法其实一直都在,
但你,永远不会知道”
照片上的小 男孩正在和狗玩耍,
他腼腆地笑着,
谁也没看出来这个温馨的场景中有什么异常。
可这张照片的配文是:
“这是我的儿子,
拍下这张照片没多久,
他就在自己的电脑上查阅如何上吊自杀,
两天后他自杀了。”
图片上的女孩上传了两张图片,
一张精神涣散,另一张却笑得很开心,
可是在拍这两张照片时,
她都思考如何了解自己的生命。
她也曾求助过医生,
医生却说:“你看起来不像想要自杀的人。”
就因为“她不像要自杀的人”,
甚至身边没有一个人帮助她。
不是一手拿着遗书,一手拿着药的人,
才需要帮助,
不是只有站在天台上的人才想自杀。
一个微笑抑郁症患者说:
“我在笑着,我笑是因为你。
我不想让你感到难过,
不想你和我一起痛苦。”
抑郁症,从来都没有“模样”,
笑容并不代表他们真的快乐,
他们看起来“我很好”,
或许心里正在祈求“救救我”。
曾看过这样一段视频,
工作人员让嘉宾们念一些微博。
第一条,
“爱了一个少年1574天,
其中闹了27天,等了825天,
现在连等待的希望都没有了。”
有个男孩没读出几个字就笑了:
“超尴尬的我觉得这种。”
其他人读完也只是尴尬地笑了笑。
第二条,
“我带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
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女孩读完就忍不住笑了:
“现在的人好早熟啊”
也有人吐槽:
“太年轻,一看就是没经历过生活”
第三条,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
好希望现在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
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众人对这句话的评价是:
“单身狗写的”、“他是单身的太久了”……
第四条,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
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
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
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男子读完不以为然:“我也不想工作。”
另一个人则煞有其事的评论道:
“情绪反复这么快,这是青春期的表现。”
直到读到卡片后面的话时,
他们的笑容僵硬了,
难以置信地读出卡片上的字:
“当你们看到这条微博,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谢谢各位,我熬不下去啦。”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
我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谅我。再见。”
“根本没有被这个世界需要,除了环保的消失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怎样了。”
“我知道我会这样做,是因为我无法忍受,和面对未来还要与这些痛苦和剧痛相处。”……
刚开始,没有一个人感受到异样,
他们只是以为是普通人心情不好而已,
从来没有将这些话,
和抑郁症联系在一起,
甚至觉得矫揉造作,满是吐槽点。
他们没有意识到,
那些“矫揉造作”,
是他们最后求救的信号。
他们挣扎过,求救过,
但当信号一直被忽略,
他们便会放弃求救。
旁人的嘲笑和不理解,
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我国,每年约有28万人自杀,
大部分诱因正是抑郁症,
其中,男性患者自杀率高达78.5%。
但令人瑾一叹息的是,
我国的抑郁症就医率不足10%,
也就是说极大部分人,
靠一己之力在独自抗争着。
但抑郁症作为精神疾病,
不以药物作为辅助,
治愈率几乎为0。
就医率如此低下的原因,
很大一部分就在于中国抑郁症的偏见。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着“要坚强”、
“要乐观”、“能吃苦”的思想,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不能控制情绪是无能的表现,
没有理由的流泪,更是可耻的。
因此,抑郁症爆发后,
不仅常常被患者否认,
忽视自己的症状,或者把它们合理化,
而且身边的人也难以理解,
将一切的异常都定义为脆弱、矫情。
抑郁症并非“不够坚强”才会发生,
它是一种疾病,
会影响到人的思考、感觉和行为。
但身边的人总是说,
“现在社会谁还没点压力,别这么自顾自怜”
“别这么脆弱,也太玻璃心了”
“你要坚强,开心点乐观点”
“再挺一挺,过段时间就好了” ……
甚至看到有人自杀的消息,
很多人还只会说:
“浪费警力”
“太玻璃心,也不想想家人”
“他那么有钱了,有什么想不开的”……
他们很少考虑,
自我结束生命,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得绝望到何种地步。
如崔永元所说,
“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早已和正常人完全不同了,
死亡会让他觉得解脱,
所以他们是病人。”
“加油”、“乐观点”、“坚强点”,
对他们来说,
都是最无力的劝解。
就好比对一个即将饿死的人说,
“你为什么会饿?为什么非得吃饭?”
“你再坚持下,过段时间就好了”
当雪崩来临时,
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患者被抑郁症吞噬掉的时候,
每一个妄加评论的人都是帮凶。
人与人的悲欢的确不相通,
没有人强迫非得感同身受,
但不代表就可以不尊重。
抑郁症会出现在一个自卑内向的人身上,
也会出现在一个看似是社交达人的人身上;
抑郁症有时让人筋疲力竭,
但有时也会让人精力旺盛;
抑郁症会让人哭,产生是世界的旁观者的想法,
抑郁症也是让人笑,拼命地想要融入这个世界。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停止对抑郁症的偏见,
更不要对别人的难过和悲痛冷嘲热讽。
他们也不需要同情,
那只会让他们感觉更绝望和无助。
对一个抑郁症患者最大的帮助,
察觉到他的异样,并带他去看医生。
而不是用毫无作用的语言鼓励,
“我在”远远比“我懂”更有力量。
如果你也正在受抑郁症的折磨,
瑾一想对你说,
第一,不要给自己当医生,
不要总告诉自己“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也不要刻意掩盖自己的情绪。
因为,释放情绪从来不是什么坏事,
不努力地假装积极也没有关系,
眼泪也不是可耻的。
第二,请你积极配合专业治疗,
只有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寻求帮助,
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治好你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绝对不是自杀。
第三,不要把自己关起来,
别再独自挣扎,
至少要让爱你的人知道。
抑郁症缠上你,并不是你的错。
勇敢的寻求帮助没什么难以启齿,
你要明白,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瑾一由衷地希望,
每一个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
每一份情感都能被尊重和接纳,
愿每一个人都能温柔待人,并被温柔以待。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