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的今日份思享/20190407
今日思享主题:《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
对于孤独,我的老师告诉我“人生识字孤独始。”从识字开始,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了。当时不喜欢也不理解,因为我很不喜欢“孤独”,觉得形单影只,真是可怜,所以那时候一个人吃饭的同学在大家的眼里都是“怪咖”。可当自己长大之时才明白:孤独的岁月,其实是生命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它让你看清自己的恐惧,逼迫你面对内心最空洞的地方,然后,让你得以成长。
张德芬一度被推上无所不能的“心灵导师”神坛。然而,在写《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之时,张德芬刚刚经历了一次婚变,而这出轨的一方不是她前夫,是她自己。因为追随恋爱的怦然心动,她舍弃了自己那在外人看来“成功”的婚姻。同时,她自己也很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婚变和婚变原因,并且表示: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自己也是在不断完成生活所布置作业的学生。此书,重点讲述了自己这个阶段,需要做的一项人生作业,那就是能够正确处理自己的亲密关系。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不要看来生的后知后觉,就在当下,先知先觉,让自己在物质,尤其是精神上获得独立,不要过度依赖自己的亲人、伴侣。
在以往失败的亲密关系,发现自己对待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模糊二人之间的界线,时常做出逾越之举。有一次,张德芬随当时的丈夫去参加好友聚会,聚会到一半时,她的丈夫便跑去另一桌跟弟兄们抽烟去了。张德芬二话不说当场就开骂了,于是丈夫只得灰溜溜地回来。在离婚后,她反省自己这一点,发现同类型的“小事”还有挺多。我们总希望自己的亲密之人能够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殊不知,这正是亲密关系中的忌讳和硬伤。世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你真的爱他,就让他保持他原有的样子就好了,除非他真心实意地想改变。
为什么我们在亲密关系中都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逻辑思维来行事呢?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重复着我们的童年模式。在童年我们没能得到满足的情感,我们渴望在伴侣身上找回来。所以,每个人都渴望着那位“灵魂伴侣”的出现,来拯救受苦受难的自己。但是话说回来,救苦救难的那是观世音菩萨,世间仅此一位,还仅存于神话之中。与其期盼着他人来救赎,还不如靠自己救赎自己。毕竟,改变别人,要比改变自己困难多了。
刚热恋的情侣,在对方身上看到的都是纯白无暇也好,温柔芬芳也罢。此时你在对方身上看到的优点,都是你的自我在对方身上的“黄金投射”。你所渴望的某种特质,比如:善解人意、温文尔雅等,你自己渴望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在潜意识中你会不自觉地把对这些特质的向往投射给你伴侣的身上。这就是为什么情人眼里往往出的都是西施的缘故了。
当然,既然有黄金投射,当然也就有阴影投射。比如,在分手后,你觉得对方劈腿太不负责任,你觉得对方对多年感情说放就放太残忍。其实,你所讨厌的这些特质,说不定也正是你自己身上拥有的,但你又不愿承认的特质。举个例子:你觉得对方劈腿不负责,那如果是你遇到了自己一直所期望的“灵魂伴侣”,你真能确定自己能够不为所动、不劈腿?
自己的所见所想,造就了自己当下的所处之境。心中有佛的佛印,看苏轼觉得他也是一尊佛。苏轼把佛印看成一坨屎还洋洋自得,也难怪苏小妹会为自己的哥哥感到羞愧了。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会变的,如果有,那就是“变”。一位事业有成的男性朋友,在农村里有一位女朋友。这位女朋友在男方创业阶段一直帮忙张罗男方家里事,男方最开始出于对姑娘的感激,也不是没想过跟对方结婚。但是,进入了大城市之后,男方遇到了自己真正心仪的对象,但是,他迟迟不敢跟他之前的女朋友说分手。心仪对象问男方为什么不分,男方说:“她又没做错事。”于是,这位男士就与两位女生这么干耗着。最后,心仪对象无奈放弃,但这位男士,也并没有跟自己原先的女朋友结婚,白白耽误了人家大好青春。
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是这么一对互相折磨的夫妻。妻子认为自己为丈夫付出了那么多,在一次激烈争吵时她激动大骂:“当初是你说想要和我好好在一起的!”她那本来一味忍让的丈夫也忍不住了:“我现在变了不行吗?有谁规定人是不能变的吗?”如果说规定谈了恋爱就不能分手,估计现在敢谈恋爱的人也是寥寥无几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