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知其故

心知其故

作者: 桉子哥哥 | 来源:发表于2024-02-27 21:24 被阅读0次

第七章第三节/“样本”类型的选文

1.活动性,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样本说”指的是“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熟悉了样品,也就可以理解同类的货色。”他认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怎样读、怎样写当然首先是知识,得“心知其故”。然而在叶圣陶看来,知识是随着技能走的,而技能又是随着“选文”练的,怎样读、怎样写的“知识”从语文课程内容研制的角度讲,维系于被选用的这一篇“选文”。就是说选文是学习的“媒介”,进行练习的文本,是我们获得知识、养成习惯的凭借。但是相比较定篇和例文,样本有一定的活动性,可能说它所蕴涵的人文价值文化价值相对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所传授的知识,我们从中习得的读与写的方法。就像《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它的“画面感”的写法,以及最后一段“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的总括性写法。当然这样的样本学习是可以活动的,比如说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调换上课内容,二下中,我们可以先上《找春天》去一起找春天,然后再学习古诗二首,在乡村感受春天的朝气蓬勃。

2.以生为体,样本学习是以生为本,根据需要来进行教学。与“定篇”一样,作为样本,一篇选文也要同时教学与教学相关的许多方面。但是,那许多的方面主要不是来自选文本身,更不是源于权威——无论是专家、教材编撰者还是教师——的阐释,究竟教学多少个方面、哪些方面,除了依据样本之外,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读与写、文学鉴赏的现实状况。样本说的课程内容,是不能事先约定,随着技能的增多,随着对“知识”的经验增加,按照叶圣陶教学论系统的逻辑,所教学知识便会逐渐减少,最后,减少到几乎用不着再出现新的知识了,这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论设计上的体现。这让我联想到张无忌跟着张三丰学习太极剑,记住了多少,什么都没有记住就是学会了。化有形为无形,才算是内化于心。

但是样本一味地以生为本也存在缺陷,为了实现我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要有定篇式的学习,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巩固学生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要抓住主流价值观,依据核心素养来教学,这样才不会走偏。

相关文章

  • 无题

    人生生人何为故,看破破碎心知肚。 若为前世因果路,坦荡从容迎朝露。

  • 山不厌高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 管子.形势解三

    【原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飺(...

  • 教师成长学生受益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教师不拒细节,故能成其精;学生不拒新知,故能成其才。 ...

  • 梦起航 不期已至远方

    梦起航,不期已至远方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国之经济...

  • 爱其亲,故爱人

    昨天下午孩子到医院看妈妈,见一阿姨因为怀双胎要输血。小家伙一个动作让我们欣喜不已:他走到阿姨床边悄悄对她说:姐姐,...

  • 思乡

    悠悠桑梓情 但愿故土知我心 难忘是乡音 故郷や 我が心知る 生の声

  • 之之浑清;无洞也,故;其默。故;其拙。叹!

  • 大格局名言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 海不辞水,山不辞石

    《管子》曰: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雁穹悟道】 海不厌深,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知其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lxz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