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视角不同、理解不同,得出来的方案自然也会不同。那么应该如何去选择答案呢?
真理都是辩论出来的。
想知道哪一种方案更好,那就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探讨得出最佳答案,但是伴随着讨论的深入,最终的答案经常偏离预期。
今天接了一个紧急的任务,根据前序部门给出的预案,让我们快速完成我们部门的测算工作,但是当给我们这版方案的时候,告诉我们这只是方案A,方案A需要在下班之前完成测算;然后在下班的时候还会给出一版方案B,方案B的测算要在明天中午之前完成;最后还会有一版方案C会在晚上发出,让我们今晚可以不用等这一个版本了,明天再测算就可以。
拿到了第一稿方案后一整天的时间围绕着方案A在不断的深化不断的讨论,在测算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发现着方案A中的一些问题,并且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前序部门进行优化或深化。
我跟我的小伙伴不断的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推进我们的工作进程。但是一直到了下班,方案B才发给我们,并告诉我们可以启动测算了。
可是我们的方案A都还没有测算完成 ,所以暂时也没有精力来复核方案B的资料。
工作源源不断的涌来,是永远做不完的。所以先解决温饱问题,再回来继续工作。
庆幸我们先去解决了温饱问题,因为回来后在我们刚刚把方案A的成果完成,准备启动方案B的工作的时候,前序部门的小伙伴跑过来跟我们说,重新发了一版方案到你们电脑上了,最终按这一版执行。
不是说方案C的希望最小吗?现在要按方案C执行了?我问到。
这版不是方案C。刚刚我们拿着ABC三个方案去跟领导汇报,想讨论一下哪一版更好就选择哪一版方案,结果讨论过程汇总三个方案都被否决了,又推导出来了一版新的方案——方案D。
拿着方案ABC去汇报,结果带回来的决策是方案D。就像两个男生共同追一个女生,都已经开始决斗了,女生突然跟着一个路过的男生离开了,说这才是她的真爱。
无论最后的答案如何,工作都要继续,那就从头再来吧,也幸好提前讨论完给定了最终的意见,不然三版方案都测算完了,才反馈这些都是没有用的东西,那就让人无语了。
综合以上,我得出了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有时候工作做的慢一点挺好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就被推翻了,做的越多浪费的感情就越多啊。当然,这是一个玩笑,别因为我这个错误的结论,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达不成节点,被考核或者被淘汰了我是不会负责任的哦。
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淡定的心态面对这些突发状况,不要影响情绪。
只有变化是不变的,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变化。更不要为因为变化导致自己额外做的努力就心生抱怨,感觉做了无用功。
要知道即使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也不是一开始就能画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这种等级的油画,也是在一次又一次不间断的画鸡蛋的过程中往大师的方向迈进,今天你所做的所有的付出,都是未来能够成功的基石。
做的越多、接触到的不同越多,才会更全面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