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题记
暨上一篇职场”碎碎念”后,诸多”碎片与尘埃”慢慢的聚拢,又慢慢的消散,心情也因此慢慢的趋于宁静和澄澈。
之所以这样说,这样写,确实也是再次感受到了学习与”修行”的重要:生命的本质终究是自己的,我的生命我负全责。
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历来幸运,每每都能及时遇到不断鼓励和赋能与我的良师益友。比如我的闺蜜”周周”同学。
还有007写作社群175班的李正宇、还有海龙、珍珍、觅、苏菲等战友们。总是走过路过都不忘鼓励我,甚至还贴心到毫无保留的给我工具、方法,还有汤匙。
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些外部的即时反馈、看见,估计我还要反复和兜转很久。正所谓”旁观者清”,而我恰恰是个”当局者”。还停留在情绪的纠结、宣泄,而不是及时止损或者解决具体的问题。
又或者即便是觉知了问题,但做不到彻底的条分缕析的”怎么办”里。
更似乎在那个”场域”里,我时而清楚,时而糊涂,像个喝酒后开车上路的人。恍惚间失去了所有的目标和方向,只是漫无目的的在广袤的沙漠里游荡。看似驰骋千里,其实”心”还在原地打转。
这让我想起了《西游记》里的真假孙悟空。真的孙悟空存在,他是"明我”;假的孙悟空也存在,他是”暗我"。
而经常被自己忽略掉的另一个真实的存在,其实也需要被看见、正视和抚慰。
还记得看《皮囊》的时候,其实也有类似的感觉。当一个人情绪独立且稳定,能够对自己负责时,他就具备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能力。
当一个人能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时,他就具备了价值。可以看到,书中的人物,他们在事业、家庭、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都能担当起自己所应担当的那份责任,不悲观、不麻木、不逃避、不亵渎亲人朋友对他的信任与希望。
于是我再次停下脚步,审视自我,不评判,也不道德绑架。然后轻松,释然、放下很多。
所以对于大家的无私帮扶,监督和检查,总能收获到营养、温暖和力量。
这也坚定了我继续走在积极、主动的觉知自我、探索自我的路上,并期待自己真实下去,甚至可以不完美,不圆满。
其实在写作过程中,原本是一种自我梳理和有效疏解,没想到被点评的过程,却变成了相互的陪伴、看见、理解、懂得还有鼓励。
人到中年,这种写作、被赋能的缘分以及彼此裹挟着成长的友谊,异常珍贵,也值得珍惜。
我想所谓”修行”,无非就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
方法自然是通过自我觉知越来越多的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且深谙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不合理的信念,然后心甘情愿的接纳并活在当下,努力把握住能把握的点滴成长、进步,勇气做出蜕变而已。
感恩所有的遇见,因为我的生命我负全责,我的生命也应该自有意义!
一如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很重要,六便士也很重要。
万物美好,很幸运,你我都在中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