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最喜欢的书中的一个段落,阿米尔在内心中对着索拉博喊道“为你,千千万万遍”,而这句正是索拉博的父亲哈桑曾无数次对阿米尔所说的话,它像是一种爱的传递,更代表这阿米尔内心深处的人性的解放。
《追风筝的人》讲述的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一个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之间的故事,它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美好,展现了主人公人性的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
人性总是两面的,一面朝向阳光,一面背对阳光。它们一直隐藏在我们心中,当阴暗面打败了光明的一面那么你所展现给别人的便是自私、懦弱和背叛,相反当光明的一面战胜了阴暗的一面那么你所展现给别人的便是善良、勇敢和真诚。
童年的阿米尔似乎一直被阴暗面占据主导,由于他的母亲是因为生他而去世的,在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是他害死了母亲,害死了他父亲最爱的女人,以至于他在父亲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他希望能得到父亲更多的关注和爱。从小这种生活的环境让他的性格变得很懦弱,做错事他担心父亲责怪总是哈桑帮忙顶罪。虽然哈桑从小一直陪伴这他,但是深埋在思想中的等级观念让他在内心深处始终不承认哈桑是他的朋友,他自私的认为哈桑仅仅是一个他无聊时候的玩伴,一个招之其来挥之即去的仆人,加上父亲对哈桑格外的疼爱,阿米尔内心深处对哈桑也充满了嫉妒。
相反,哈桑所表现出的正是阳光的一面。他认为这个和他喝同样奶水长大的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会说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米尔的名字,这个人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勇敢,愿意为阿米尔出手打退所有欺负他们的人,他忠诚,无论阿米尔怎么对他,他都愿为阿米尔付出他的全部,他经常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他帮助阿米尔赢得了对阿米尔来说很重要的风筝比赛,为了追回风筝即便在受到阿瑟夫的威胁和强暴也未曾放弃,就算是懦弱的阿米尔在远处眼睁睁的看着他受人欺负也不去帮助自己,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原谅。然而当一个人如果被嫉妒和愧疚所左右那么他很可能就会伤害到那个他自认为给他带来烦扰甚至是威胁的人,即便那个人视他为珍宝。阿米尔就是这样,他自导自演了一场偷盗来污蔑哈桑,希望父亲将哈桑父子赶走。而后哈桑父子主动离开了。阿米尔或许以为哈桑的离开可以让他的愧疚也随之消失然而似乎正相反。
几年后,因国内战乱,阿米尔随着父亲去了美国。相比阿富汗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在美国的日子是平静而美好的,但是阿米尔内心深处始终有个心结,那便是对哈桑的愧疚。直到阿米尔接到了他父亲的朋友拉辛汗的电话,他说那里有他成为好人的路。在拉辛汗那里得知哈桑在保护他们家的房子的过程中与妻子一起被塔利班处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被送进了孤儿院。拉辛汗想委托阿米尔亲自把索拉博带出阿富汗,并从拉辛汗那里得知哈桑其实是父亲与仆人的私生子,是自己的亲弟弟后。最终阿米尔启程回到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辗转反侧,历经艰险,甚至身负重伤终于从塔利班的头目那里带走了已经成为了一个性侵犯的舞童的索拉博。
在回美国的途中,因为索拉博无法取得美国签证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割腕自杀,之后被阿米尔救起。最后阿米尔终于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但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一次公园的放风筝比赛中索拉博终于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文章结尾阿米尔在内心深处喊到:“为你,千千万万遍”。
纵观全文,阿米尔从童年的自私、懦弱甚者于背叛自己的朋友到成年后不顾生命的危险,只身前往战火纷飞的阿富汗救出哈桑的儿子,从一直对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感到不堪和愧疚到最后的释然,这正是自我人性救赎的一段历程,正如拉辛汗所说“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我们也许会反感甚至鄙视童年的阿米尔的自私和懦弱,但是这些也都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的弱点或者说是阴暗面,而我们所需要的不是逃避而是正视,让我们用积极和阳光去抵挡那些负面的缺点,那么我们所表现出的便是人性的美好。
或许我们也曾像阿米尔那样犯过错,但所谓人性本善,通过自己的善行去弥补曾经的过错,那边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人性的自我救赎,愿每个人都能战胜内心的懦弱和自私,用阳光和勇敢迎接生命中的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