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的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它们能够让你悄悄地成为最好的自己。
他们觉得爱就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点的吻和一堆孩子,或许爱就是那样。
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吗?我觉得爱是当他和别人谈论利弗莫尔或者JP摩根时,我不能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傻逼。
1 为了追到学长我开启了宏伟计划
时光回溯至2015年底,那时我还是个深居学校宿舍,每天只会刷剧的理工女。
而在那个满校园弥漫着青春荷尔蒙的年纪,请问谁不想谈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享受爱情的浪漫呢?
很快,按照俗套的剧情,我落入了对一位高年级学长迷恋的情网中。
一天下午,刚追完剧的我,陪闺蜜去参加一个我认为很乏味的商科职业发展规划分享会。正当我无聊地准备提前离场时,一位个子高高,鼻梁挺拔,皮肤白皙,带着黑框眼镜的男生从我身边快步走过,留下一阵宝格丽AQVA男士香水的迷人气味。
这个男生是最后一个压轴分享的嘉宾,他是大我一届的学长,念金融,在很不错的投资银行和风投公司都有过实习,并且靠着自己出色的投资技巧,在股市里曾大赚一笔。
我本以为那天和往常一样,是很平凡的一天。我本以为那只是场普通的讲座,我本以为那只是我见过无数牛逼的学长之一。
直到后来,我发现自己变成了漩涡里的一片落叶,而学长留给我的记忆,便是漩涡里湍急的水流。
我决定想办法接近学长,但却不知从何开始,我知道的全部信息,仅有那一面之缘。除此之外,即使那天讲座学长屡次提到的利弗莫尔和JP 摩根,我也一无所知。
我深知,没有共同语言,认知不在一个水平的两个人,要走到一起,就像要让两条平行线强行相交一样困难。
失眠了一个晚上后,我决定主动出击。我不能下次再碰到学长谈论利弗莫尔时,仍插不上话,像个傻逼一样坐在下面发呆。
于是我去图书馆借了《经济学原理》和《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开始了我的宏伟计划,并幻想着这是个美好的校园爱情故事的开始。
2 学长的惊喜与我的惊吓
但我却忘了,生活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几乎从不会按照你设定的剧本上演。
我一边读着借来的书,一边打听学长的课程安排,以便以蹭课为由见到他。
就这么过去了半年,从寒冬变成了盛夏。学长穿的衣服也从羽绒大衣变成了素净的衬衫,头发也剪得更短了,显得更加清爽精神。
一整个学期里,或许我对他而言只是个陌生人,因为始终没勇气搭讪,只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个角落,看着他专心地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以及偶尔上台和大家精彩的分享。但对我来说,他是陪伴了我很久的人,让我每个礼拜都有期待。
就在学期快结束时,我终于读完了所有借来的书,对经济学和基本的金融知识,有了一定的概念。我坚信自己再也不是那个听着学长满口金融名词只能四处张望假装看风景的无知少女了。
最后一次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回想着一个学期以来和学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辗转难眠。一想到课程马上要结束,我的心里就翻江倒海,最后一片空白,像是被人偷走了什么。
我索性不睡了,拿出久违的纸和笔,开始给学长写信。信中包括了我对经济金融的理解,以及看书的体会,这些算得上目前唯一的共同语言了。
第二天,三节课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熬了三个世纪。等到下课学长快离开教室时,我快步冲上前,手里拽着昨晚写的信。
“学长,我想跟你说件事,我……”
这时突然从我身后冒出个女生,一把拉住学长的胳膊,一脸撒娇地说:“不好意思亲爱的,从国外回来应提前告诉你,但想给你个惊喜!”
学长满脸愕然,然后迅速笑了,对那女生说:“你啊你,下次不准再这么调皮了。”
我加速的心跳,瞬间慢了下来。
这时学长才注意到我:“同学,你刚说什么?”
我忙把手里的信藏到背后,笑着说:“没事,我是想问考试重点,我再找别人好了。”
3 无心插柳柳成荫
缓过神后,我默默地把手里的信扔到了一旁的垃圾桶,自此放下了对学长的念想。
回到正常生活后才发现,让我始料未及的,却是那些学来的经济常识。从一个学期的阅读中,我第一次认识到经济周期与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第一次从理工科的“树”见到了社会科学的“林”。这些都让我觉得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也算得上意外之喜。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虽然没成功追到学长,但我却萌发了更浓厚的对金融的兴趣。我沉醉于利弗莫尔跌宕起伏的一生,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进一步深入。
学一些经世致用的学问,可能比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更有意义。
今年九月的一天,我在朋友圈无意间点开了一篇关于妈妈金融学院的文章,关注进去后菜单栏是关于金融的学习课程,我如获至宝,课程的独到之处在于将经济理论应用于现实的独到分析,以及整体逻辑脉络的通透,让我这个理科生倍感兴奋。
通过进一步学习发现,之前我虽然知识体系略有皮肉,但缺乏整体的骨架与脉络,更谈不上创造与驾驭宏观逻辑和分析框架,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学以致用。
于是我不可避免,毫无抵抗,心甘情愿地被这些课程俘获了,一系列的课程让我见识到了金融这个更大的世界。
此后便迎来了我收获最为丰硕的一个月,层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作为妈妈金融学院学员,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归纳起来就是:课程内容,足够干,关键在于逻辑架构清晰通透。
首先,一切内容从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决策出发。
一条主线依托微观经济的“成本思想”从行业分析到公司经营分析与财务建模,进而给出未来收益预期。
另一条主线依托宏观经济的“需求端思想”从凯恩斯分析框架到达里奥分析框架,进而给出未来利率预期。两条主线再通过汇总抵达资产定价与金融市场的驱动逻辑。
可贵的是,穿插于具体知识中的逻辑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同样具有重要而实际的指导作用。
其次,是时间管理,协助自己脱离舒适区。
初衷非常朴实,时间和成本管理,所以我需要合理控制住撩汉、追剧的本我欲望,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听课,复习,进而给我的职场做出清晰地规划。
用了一个月时间,我形成了一个健康而充实,追求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生活习惯。
4 我的第一桶金
有了之前的知识,加上学习了一个月后,我决定入市实际操作,让学有所用。
由于刚毕业不久,我自己没钱,便找我妈借来了她在2015年股灾后再也无力回天的二十几万的股票账户,随即转账期货期货账户。
1个月的时间,对黑色系商品市场的判断与操作的效果还算不错(可能有运气因素),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平均2.5倍杠杆做空,期间收益率约为5倍。
5 更大的意外收获
除了在股市收获了我的第一桶金外,我还意外的再次邂逅了当年我费尽心思追求的学长。让我更为吃惊的是,他竟主动告诉当年那个让我误会的女生是他表妹。
就在前几天见面时,他还掏出了我当年本要给他的那封信,“其实我有一直在关注你,尤其那天你在群里分享你的炒股经验时,我就迫不及待加了你微信,原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我们竟会因为共同的爱好再次相遇,世界太奇妙了!”
后来,你懂的,我们顺理成章在一起了。
感谢在妈妈金融学院的学习,在这一个月里,除了吸收老师们在“术”上的技艺,令我更加佩服的,却是这背后的“道”。当然最值得我欣慰的是,我终于如愿以偿追到了男神,也赚到了我人生第一桶金。
至此我也真正悟到了所谓的“道”,它是那种永不甘平凡,不满足现状,追求突破自我的精神,是那种知行合一,用行动不断证明自己的力量,也是那种不害怕失败,敢于承担的勇气与果敢。
所以,喜欢什么样的生活,就去用行动实现它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