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提过这个事情。我曾在微博上看过两派群众的争执:一派女权主义者认为,女生节也好女王节也好,变换一个讨喜的称呼,都只是父权制度消费社会的陷阱,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是早年被提出的「3.8国际妇女节」,在法律上,「妇女」也指的是「14岁以上的女性」,所以应该接纳并沿用这个称呼。另一派女权主义者则认为,「妇」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封建社会婚姻制度的意味,女性应该在新时代选择自己的新生活和更好听的称谓,所以废弃「妇女」二字没什么问题,女权婊们不用妨碍大家过女生节。
无论这种讨论是否有关两派幕后的金主操纵,总之我觉得,玩文字游戏没什么意思。这些参与争辩的人,无论是否依赖男性,大多日子过得还好,都有选择是否良心不安地享受消费社会文化快餐的权利,还没到需要讨论自己有没有受到封建制度压迫的地步。一旦话题还原到参与者自身,一切的争执就变得荒诞了,她们只是在各自的领域里施展暴行而已。小小的反抗在多数时候只是虚妄的幻象,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所需要的勇气可能要更多呢。
2018年3月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