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蒂克消亡史

作者: 岷浪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3:57 被阅读6次

    没想到会这么好,演员阵容挺商业,故事背景挺主旋律,没想到程耳拍的半商业半文艺,而且恰到好处,有尴尬戏份但也不是那么尴尬。这个电影散发的香味可以引起不同经历,不同价值观,敏感度的看客共鸣。而这种共鸣正是电影本身最珍贵的地方。就如同普鲁斯特那句“每个读者只能读到依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一样。生活也好,娱乐也好。都是一个认知自己和认知世界的过程。所以我愿意浪费时光去看这部“被浪费的时光”,不愿意昧着良心对摆渡人和张嘉佳们说“我喜欢”。

    先理一理人物,戴老板是戴笠,王老板是黄金荣,投敌叛变的老二是张啸林,陆先生自然是杜月笙,吴小姐是胡蝶胡小姐,章子怡则是露兰春,电影开场就被摩擦的周先生则是汪寿华。剧中人物都只取了原型和一些很经典的事情,这是一部着力刻画时代的电影,每个人身上的色彩是不重要的,只有当每个人的命运交织错综复杂,再被时局碾碎零落成泥才是那个时代的颜色。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真实的民国,不愿看那些匪夷所思的死亡率和平均寿命,而更愿意遐想大师们才气纵横,大佬们快意恩仇,遐想着他们上层社会的罗曼蒂克;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只有属于他们的罗曼蒂克消亡了,平凡人才能从最底层的社会脱离出来,遐想着“怎么活,怎么爱”。

    再理一理故事线。

    1934年,王老板离婚娶了小六,谁知小六这个十三点处处给他戴绿帽。先与钟汉良打得火热,旋即又和韩庚玩起了秀足play,王老板自知脸上挂不住,但照顾陆先生的情分还是决定放过她。(后面再谈)陆先生把送小六去北方的事交给妹夫去办,谁知渡部兽性发作将小六强暴并带回家中囚禁,将其改造成一台机器,一个奴隶。

    吴小姐是上海的大明星,丈夫却是个一点都不懂戏的人,两人表面上和和美美,而丈夫却因劈腿被扣押,无奈之下吴小姐找陆先生帮忙,陆先生是吴小姐的影迷(“你的电影我都看过”听起来就很怪,引擎的味道)

    说这事儿只有戴老板可以解决。戴老板不仅解决了,还给了她丈夫一个地位高钱多不辛苦又安全的工作。直至钻石送到,吴小姐一直被蒙在鼓里,她丈夫的确是不懂戏的,在一场荒诞离奇搞笑的离别戏后,吴小姐泪眼送别。这是胡蝶和潘有声的一段故事,加以改编,不过最终胡蝶和潘有声相伴终老。

    1937年,陆先生为了给工人们谋福利活埋了周先生(后面谈,这段妙极)。淞沪会战前夕与日本人谈合作,洽谈未果。老二却动了心,日本方面也出现了分歧,老的想杀掉陆,小的犹豫不决。这时隐忍多年的渡部发挥了作用,在他的策划下,老二叛变杀死陆先生的马仔;小的日本人以下克上借刀杀人除掉了老的日本人;清除陆先生全家扫干净反对势力;再演一把戏身中一枪留了陆先生一命,从而保全自己的两个儿子。一举四得。陆先生只好和无敌打手车夫逃到香港避难,带的是渡部的两个儿子。

    1941年,陆先生得知老二与日本人合作,派车夫和情人小五去刺杀老二,刺杀成功,老五身死。此时正值香港沦陷之际,陆先生带着吴小姐前往重庆。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渡部在菲律宾战场上沦为美军的俘虏,陆先生回到上海,在收容所里见到小六,直到此时此刻,陆先生才知道渡部的间谍身份,自己那么多年亲之信之还为自己牺牲的妹夫原来是害死自己一家老小的元凶。于是带着无敌打手车夫和小六前去寻仇,渡部起初的态度是不屑的,这种不屑的态度和他强占小六刨坑埋人时,面对小六的枪一样,他骨子里侵略者的姿态依然高高在上,他依然觉得自己早已摸透了中国人的秉性。当无敌打手车夫的枪口硝烟未散,大儿子倒在血泊之中他才明白,战争改变了中国人,改变了所有人。旧时候的什么面子什么仁慈都早已消亡,他屈服了,他让只听得懂上海话的小儿子说自己是日本人,一定要回到日本。之后,被小六杀死。

    1949年,陆先生家被查封,只身去了香港,时代终结。

    电影三线推动搅乱了时间线,正因为这么做,渡部间谍身份的暴露,小六从一个精致庸俗的十三点到一个恍惚麻木的可怜人,陆先生从始至终的沉稳才能给人如此深刻的印象。让鲜活的角色走完各自殊途的命运,才能构架出有独特韵味的旧上海,有爱恨有生死,浮生若梦,繁华落尽。

    再谈一谈细节。

    细节是这部电影最令人满足的地方,程耳的隐喻像极了姜文却也风牛马不相及,两人的隐喻细致,深刻,讲究。今天当然可以说姜文是中国最具特色最有气质甚至最优秀的导演之一,但是否能去掉之一呢?恐怕未必,我忘了从哪看到过一段形容姜文的话:“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才华横溢”的确,姜文的电影中充斥着他的才华,充斥着他的炫技,如果他能将炫技二字抛开,绝对是中国最好的导演。可我不希望他这么做,作为影迷我更愿意看到他的每一拳都用上十分力,打的淋漓尽致,打的骨肉分离。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扯远,再聊程耳。

    姜文本质上是一个武人,做着文人的事情;而程耳的隐喻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人。本片细节实在太多,列几个很好的。

    开场这一段尺度实在太大了,可以从很多层级解读。周先生被陆先生彻底压制,喝茶是他让喝的;点心是他叫的,他撤的;手也是他让人砍的;最后人也是他让埋的。有意思的是这段故事的原貌是汪寿华作为上海工人领袖罢工搞事,被杜月笙弄来家里,又因为杜不想在家里杀人,于是逮到桥下和搞事工人一起活埋。其实两人都是青帮,而汪寿华是通字辈,杜是悟字辈,比杜高一辈。对应到电影里变成了陆先生为了工人谋福利,而周先生绑架了申请合法权利的工人,杜月笙不想在家里杀人在电影里变成了渡部不让在茶楼杀人。最最有意思的是:汪寿华是一名党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周恩来谈笑风生谋划武装起义,而电影中陆先生说:“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上海好,没有正常人的情感,他们不喜欢现在这些,高楼啊,秩序啊,好看的,好玩的,好吃的,他们都不喜欢。”哪些人呢?

    一幕三解,非常精致也很作死炫技的细节。

    章子怡饰演的小六是那个时代悲剧的代表,一心向往自由追求浪漫被一次次阻止,被黑帮囚禁,被日本人囚禁。而最可怕的不是经历本身,而是她的内心从挣扎到放弃再到死的过程。在收容所时,小六对陆先生那个点头示意:头微偏,在点头的同时整个身子下沉,温婉优雅地——像个日本女人。

    吃饭是中国人的戏,影片中吃饭的情节也很精彩。

    在重庆时,吴小姐说,喜欢哪个地方,就喜欢哪个地方的菜。陆先生这才想起,妹夫一直做的日本餐馆,这时他还不知道妹夫的间谍身份,语气中充满了回忆与惋惜。

    小六和韩庚事发,陆先生去向王老板求情,这里的表现和之前活埋周先生天差地别。他先是不敢坐,后是不敢吃,到王老板说:“不杀就不杀吧。”之后才大口吃点心,吃了两口又若有所思的看着王老板,因为他怕王老板是照顾自己而放弃了自己的面子,直到王老板最后说出那句:“是我说不杀的。”他才安心。地位高下立判,对心理的拿捏也显现了王老板的城府、气魄。

    不谈葛优是不合适的,葛大爷演的很沉稳,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无论是砍手活埋,还是全家被杀,再到查抄之后一片荒芜。他都表现得沉稳,像一口古井,表面沉静实则地火汹涌。但私以为这是上乘的表演,却不是杜月笙,至少杜月笙更有弹性,不是这样的稳;也更加城府更加老辣,没人能将他欺骗至此。陆先生是一个十里洋场的是非人,可怜人。他对小六说过,我要照顾的人太多,我没那个命。可是他要照顾的人一个都没照顾到,就连小六都沦为仇人奴隶。在他脱帽那一瞬间,他似乎自己杀死了自己,终结了罗曼蒂克。

    缺点自然是有的,这是一部佳作而非神作。除了炫技之外,影片整体浪漫化了,太精致了,虚张声势硬要营造出意境来。除了闫妮其他人的表演都有些浮夸,缺少人间气息。

    最后一点,章子怡在被送往苏州途中的配乐完美,很空灵,将气氛渲染到一种诡异的静谧感,是最好的。

    曾经的“中国贵族”,就像《一步之遥》里马走日那样,也许会坐在影厅里感慨罗曼蒂克啊就这么消亡了,但作为无产阶级,还是很无产的那种:

    罗曼蒂克消亡了真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罗曼蒂克消亡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ozx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