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拆开了讲是物、欲,物是受力物体,而欲可以算做是施力物体或者是作用力,也就是“对物的欲”。总之,一个主动一个被动。
单看释译的话,物欲的意思是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是个中性词,并无所谓褒砭。可是,许多人谈及它,就像中小学教育过程中提到性、爱一样,要么讳莫如深,要么死命装纯。总之就是一幅和我不相干的模样,亦或对此往死里抨击。
物欲真果真百害无一利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物欲这玩意为什么这么不讨喜,即使是物欲很强的人,也不愿承认。
我个人认为,是大家对它的理解有偏差,觉得物欲是对肉体享受的欲望,而非物质。这差别可大了去了,一个是自己,一个是除自己外的外界所有实物,取个并集都能占欲界色界两大界了。大家认为的物欲是肉体上的,并认为它肤浅,认为真正有深度的享受是精神上的。
“物欲”中“欲”作定语,也就是说,它针对的对象不论是物还是别的什么,首先它是欲,这点是不可变更的。
欲来自哪里?精神。它是我们灵魂深处的东西,不能说它肤浅。只要有自我意识,都有欲,这是生物与砖头瓦块最大的区别。
还有人觉得人如果过分追求物欲,就与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人不是动物吗?人既然是动物,那么有基本的物质需求也无可厚非。人比其他动物多的不过是对物质的享受,这才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最大区别。当然,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以区别其他生灵,我在此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觉得人与人打嘴炮却把与之毫不相干的动物们牵扯进来,实在是一件不地道的事情。如果不是语言不通,人类恐怕要在动物界引发众怒。
享受何尝不是源于精神的?物质的享受也应当如此。不然仅只是感到了饱暖,并不会感到舒服、愉快。享受是感性的,并没有具体的单位、计量数。而感性是浪漫的,所引发的一切都是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真实存在的,它来自于同样看不见、摸不着而又真实存在的我们的灵魂,我们内心深处的那片柔软。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当下还存在少数人觉得读书无用,但是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次次考倒数第一,进步了总归还是会感到高兴的;也没有一个学生会因为自己成绩突飞猛进而伤心难过,即使自己和父母都不怎么在意学习。
同样,不论大家对物欲怎么看,都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有条件的话,还是会在一个晴朗的冬日下午,花几个小时小火煨肉粥,享受的不是肉,而是这个下午,这种心境,这种情趣,而肉只不过是表达感情的一个载体罢了。没有人会坐拥万贯家财却整年整年衣不蔽体地吃窝窝头就咸菜。
会生活的人都会享受,也正是这种对生活的追求,构成了凡尘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可爱的欲望,驱使着凡尘里的一步步寻求,在凡尘中摸索前行。可以说,物欲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了。适度的物欲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以上只是我的一孔之见,请海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