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各个地方军阀放弃往日成见,纷纷派出部队前往抗日战场。西北军、马家军、东北军、晋绥军、川军、桂军、滇军等活跃在大江南北,与日军浴血拼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火力凶猛的日军。
然而,在广袤的抗日战场上,却很少听到“黔军”,即贵州军队。是不是贵州没派军队?还是贵州派出的军队战斗力差,没有任何功劳可言?
今天小编就简单介绍一下其中一支“黔军”,即第102师的抗战历程。
民国时,贵州是典型的地方军阀,军队称“黔军”,其内部一直纷争不断,后来王家烈成为“老大”,但被老蒋“顺路”解决,并被安排“到全国各地看看”,贵州立即“中央化”,“黔军”也被中央收编。
替换高清大图
“黔军”士兵素有“双枪兵”之称,一支打仗的枪,一支吸“鸦片”的枪。一旦烟瘾发作,就全身瘫软,鼻涕口水直流,过足烟瘾后,又能勇猛冲锋。
作为一支独立的军阀势力,被收编后,“黔军”就走进了历史,但其血脉并没有消亡,在8年抗战中仍有可圈可点之处。
被收编的黔军改编为5个师,番号分别是:102、103、121、140、新编第8师。
今天要介绍得102师前身是“黔军”第25军第2师,1935年5月在贵州威宁完成改编,首任师长柏辉章(遵义会议就是在他的公馆里召开的)。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后,柏辉章率全师进入战场,前期先后驻扎江阴、虹桥等地,作为第一线中央军的预备队,待命机动。
刚上战场的102师也比较苦,很多士兵都穿草鞋,但在民族危亡关头,抗日杀敌的精神充满了全师,“双枪兵”的称号也已经去掉。
10月下旬,在第一线作战的中央军伤亡已经非常惨重,102师被编入胡宗南的第17军团。
胡宗南得到这个师的增援后,竟然将整师分割使用,令其中的607、612两个团分别归属第1、8两个军,而师部和609团作为整个军团的预备队。
全师一片愤怒。
师长柏辉章忍辱负重,严令外调的两个团坚决服从上级指挥。这两个团也没让众人失望,一举渡过苏州河,为第17军团在北岸占领了前进阵地。师长柏辉章指挥609团和补充团在苏州河南岸成功击退日军,解除了第17军团的侧翼威胁。
被分割的102师以良好的整体表现,令胡宗南的刮目相看,全师被整体调入第8军,避免了被分割使用的危险。
柏辉章指挥全师白天避战,入夜逆袭夺回阵地,与日军长时间周旋,一直牢牢守卫阵地。
102师自己也在战斗中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3000 余人,全师开往陕西整训。
在何应钦照顾下,102师避免了被胡宗南吞并的厄运,而被整体编入第8军,并得到大量枪支弹药,装备了一个战防炮连和迫击炮连,还从贵州补充了整整一个团,兵力达到7000余人。
徐州会战后期,日军派出10几万大军围攻第5战区,徐州又有淞沪溃散的危险,102师被急忙调入战场。
整训后的102师齐装满员,精神饱满。刚上战场就主动出击,击毁日军数辆坦克,缴获装甲汽车10多辆,暂时歇止了日军的凌厉攻势。后又与优势日军激战数个昼夜,死死挡住日军,为友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这次战斗,全师又是伤亡惨重,撤出战斗后,只剩下2000余人,团长陈温瑜、营长曹文杰、柏辉章弟弟柏宪章(运送弹药时阵亡)等阵亡,战防炮连全部损失。
不久,102师全部南下江西德安,途中补充了大量兵力,到达德安后又受到第4军军长欧震和江西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饱满的战斗激情充满充满全师。
此后102师一直战斗在江西、湖南,大多数时间都在第4军建制内,几乎打遍了第9战区的每场战役。虽然不及第74军、第10军那样的王牌中坚,但作为外围策应、拦截追击,战斗同样激烈凶猛,战果也不输他人。
替换高清大图
第2次长沙会战时,102师守卫的新墙河阵地首当其冲,面对日军的重兵突击,柏辉章把3个团全部投入阵地,冒着日军猛烈炮火顽强坚守。打到危急关头,柏辉章警告下属团长“采取近战肉搏,你如后退,提头来见”,大有当年孙连仲要池峰城死守台儿庄之势。
102师虽然作战勇敢顽强,但仍逃不开国民党军队内明争暗斗、拉帮结派的影响。何应钦虽然能保住“黔军”不被吞并,但保不住“黔军”不换人。
1943年,执掌102师已经8年之久的柏辉章升任第4军副军长,赴江西“主管”第4军的兵员补充工作。虽然师长仍然由“黔军”将领陈伟光担任,但下面营、连基层干部大都被粤系人马替代,而刚上战场的几千贵州子弟,已经所剩无几。102师的黔系色彩慢慢淡化,抗日功劳也慢慢被人带过。
“黔军”其它几个参加抗日战争的部队也跟102师一样,进攻时都冲锋在前,撤退时被安排殿后掩护,四处“客串”、“应急”,最后都慢慢边沿化。这也是今天抗日战场上的“黔军”不太为人所知的原因。
但是,爱国不分先后,抗战不分大小,只要参加抗战,就是抗战军队,其功劳就应该为中华民族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