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3(接上篇)
还有一次,在一场显密共修的法会中,有几位学汉传的弟子来找我,说:“对不起!仁波切,我们不敢参加这场烟供法会。”我问为什么?他们说:“如果参加烟供,就会招来阴间的众生,以后那些鬼神会时常跟在我们身边。站在显宗的立场,我们不敢作烟供,所以不参加了!”
我就对他们开玩笑:“你们每天吃饭之前,是不是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我们现在布施的,只不过是饿鬼道的众生,可是你们供养一切众生,不是连天人、阿修罗、人、旁生、饿鬼和地狱等六道众生都请来了吗?你们每一餐饭都和六道一切众生一起吃,你还会害怕修一个烟供法吗?”这就是不明白烟供意义而产生的恐惧。
有时候,出家人用稀奇古怪的方式传法,很容易吸引信徒,所谓“和尚不作怪,信徒不来拜。"但要知道,因果对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讲法者也有因果业报。不要以为,果报只会成熟在弟子身上,不会成熟在上师身上;实际上,上师承担的业果更为加倍,更是严重。
不论显宗或密宗,有正确的闻思,才会有正确的修行;有正确的修行,才会得到正果。讲法者要无误讲解,听法者也要正确理解,才不会产生偏差的行径。只要行在正法上,就不要有所畏惧。
P84
「应持四想」
《华严经》上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我们要把自己当作病人,佛法是妙药,善知识是医术高明的良医,以勇猛精进修持,当作是服药医病来想。
还在轮回中流转的我们,被困在因三毒——贪、嗔、痴等烦恼习气中,造作不善业,而被果三苦——苦苦、变苦、行苦束缚在三界六道之中,就像患了重病的病人,被病痛不断折磨。我们生病时,都会想找医术高明的医生,何况要解脱轮回呢?
要知道,并不是善知识需要我们来听法,而是我们需要佛法才来听闻。迦叶佛时代,有个国王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口渴的人,边跑边嚷着口渴,要找水喝。在他后面,有一口井紧追不舍,告诉他:“喝我的水吧!”但口渴的人置之不理,仍然向前跑。这个梦境是浊世的象征。我们被烦恼业苦的热火所逼迫,而佛法如同清凉的甘露水,可以对治烦恼痛苦,是我们需要的。可是,善知识却常常需要以四摄法等善巧,才能启发我们学习的意愿。
有因缘可以听闻佛法,不是因为刚好自己有一点时间,而是多生累劫的善缘福报成熟了。也许现在因缘具足,认为没什么困难,可是一旦没了因缘,想听闻真的是难上加难。
听闻佛法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但没有修持实践,用来调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福报就微不足道。毕竟还是找了医生拿药,当然会安心一点,或急用时可以“临时抱佛脚”,但这是不究竟的。
很多人听了很多佛法,却不下功夫实修。他们认为上师们大(接下页)
P85
慈大悲,一定不会放弃他们。临终时,不管自己做了多少恶业,或平常不精进修持,也会接引自己去清净的佛土。其实,所谓上师的慈悲,是传授佛法给弟子,引导弟子走向究竟解脱之道。至于能不能解脱,要看弟子是不是依教奉行。
佛陀讲过:“我把解脱的方法宣讲给你们,是否能解脱,要靠你们自己精进。”就像你们常说的“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意思是一样的。没有依照上师的教言去修持,也没有积善断恶,就无法得到上师的大悲加持。
密勒日巴尊者在成就之前,曾经有位上师传授他大圆满法。上师告诉他,这是一生修行就可以成佛的法门,甚至是今天修行,明天早上就可以成佛的大法。他心想:“自己以前练习黑咒,必须下苦功才能奏效,没想到成佛法门比杀人法术还容易学。”结果,他成天散乱,根本不修持,即使法门非常殊胜,也无法获益,错过了修持大圆满法的缘起。后来,他去学习大手印,才得以成就。
我们听了上师讲解佛法,回家之后,却把法本放在一旁或供在佛桌上,既不思考也不修行,整天忙着世俗事,或睡觉、逛街,当然无法消除烦恼,更别说出离轮回。就像只是习惯性拿药,却不去服用,累积了一堆药方,也常常嚷着自己病得多严重,病一定不会好。所以,依循上师所传授的佛法,如法精进修持,才能出离轮回,就像对良医所开的药方,按照指示服用,才可以痊愈。
听法应断四想
相对于正确的四想,就有应该断除的颠倒四恶想。吉美林巴(接下页)
P86
大师在《功德藏》说:“人性恶劣诳如绳,依止上师如捕獐,已得正法麝香物,实喜狩猎舍誓言。”也就是把自己当成猎人,把上师当成猎物獐子,把正法当作是獐子身上的麝香,把精进修行当作捕杀獐子的方法。以颠倒四恶想而依止上师,对上师就没有感恩之心,反而依靠正法积累恶业,成为无数劫不能从恶趣解脱之因。
有些比较恶劣的人,向上师求法的心态就像猎人,先用狡诈的方式,亲近依止上师,目的是得到上师的教法诀窍。一旦他获得了法脉传承之后,就舍弃了上师,舍弃了誓言。这种心态和作法,就算得到了上师的教法,也是以狡诈欺骗上师而得到,不但无法从佛法获益,果报也是非常可怕的。
修学佛法需要因缘,而一切因缘的连接,在于虔诚心。没有虔诚心,虽然会有一些福报,但是对于调伏自己心性,不会有什么作用。所以,在修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专一和虔诚,绝对不能对传承上师或佛法产生邪见,否则得不到任何加持力。
我们能遇到明医般的殊胜上师,再加上足够的虔诚心,功德就会增长,修行就容易进步,想要出离生死,乃至成佛,就有希望了。
「具足六度」
听法时,可以同时具足六度。如《现证续》所说:“献花法座等,随处持威仪,不害诸含生,于师生正信,专一闻师教,疑惑求胜解,闻者具六支。”
1.布施——“献花法座等”:我们在听法之前,先将上师的(接下页)
P87
法座摆好,铺上舒适的坐垫,供养曼达和鲜花等等供品。而听法时,放下世间琐事,专心听受佛法,最后回向是法布施。这些都是布施度。
2.持戒——“随处持威仪”:随后,我们在佛堂或道场,做一切清洁打扫或各种法务善行,约束自己不恭敬的行为和语言。听法时,不会造作杀生、偷窃、恶口等十不善业,并以虔诚心听受,平时容易犯的戒律,当下不会去做,是持戒度。
3.安忍——“不害诸含生”:听法时,我们不伤害众生,甚至小如蚂蚁的生物都爱护,忍受坐姿不舒服、严寒酷暑,克服种种困难来听法,是安忍度。
4.精进——“于师生正信”:听法时,断除对上师和正法的怀疑、傲慢和邪见,以大信心、欢喜心来听法,是精进度。
5.禅定——“专一闻师教”:能专心听闻上师的开示教言,身体在佛堂,心安住在佛法,是禅定度。
6.般若——“疑惑求胜解”:如果有疑问,请上师解惑,以增长智慧,是般若度。
总结——“闻者具六支”:能以这样清净的心来听法,就具足了六度的功德。同样的,所有闻思修的每个善行,包括放生、念经持咒等,都可以同时具足六度。
「应有的其他举止」
听法时的其他威仪举止,如《毗奈耶经》提到的:“不敬勿说法,无病而覆头,持伞杖兵器,缠头者勿说。”《入菩萨行论》也说:“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接上页)
P88
这里指出了几种不当行为:听法时,没生病但用披单盖头、缠头巾戴帽子、撑伞、拄着拐杖、拿着兵器、行为不恭敬等等,都是不敬的心行,我们都要尽力避免,否则听法就成了造恶业的机会了。当然,如果身体不舒服或经过上师开许,戴帽子或撑伞听法,是可以允许的。
总之,不论何时何地,听法时,一定要屏除不恰当的言行,抱持珍惜和谦卑的心态,以欢喜心对待上师,举止温顺而和悦,好像饮用甘露美味一样,这样才能学到佛法的真谛。(本章完)
P89
第三章 起修
P90
修行时,分为入座和出座。入座,即是在座上,思维观修的时间;出座,或说下座,就是在座与座之间。一般来说,初学者入座时,比较容易精进观修。下座之后,因为修持不稳固,心思容易散乱,即使精进观修,修行效果也很有限,无法修成。所以,初学者修持前行功课时,应该安排时间,静下心来入座观修,才容易修成功。至于一天要修几座,就依照自己的时间来做安排。
每天的修行要点,可以大概分成晨起观修、每一座实修、晚上睡前修行。简略的要点如下:
一、晨起观修
晨起观修,每天一次:早上醒来,观想诸佛菩萨或莲师等三根本圣众,敲打着法器,念诵着经文,让自己从无明中醒过来。随后,以毗卢遮那七支坐法端坐,作观祈祷。接着,可以修“九节佛风”,再念诵观修“语加持”。
二、每座修法
每一座都包括前行、正行、结行三部分。其中,前行的前行阶段,是入座之前,要做好房内外的一切事情,比如洗脸、打扫房间等等,以免中断打坐观修。接着,入座观修,进入前行。
(一)前行:先调整身、语、意
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体、嘴巴、心。要净化业障,当然也要从造业的地方开始清净。(接下页)
P91
1.身的要点
入座之后,先将身心放松,稍加休息。然后以毗卢遮那七支坐,清净身体的业障。
2.语的要点
以九节佛风排出九次垢气,清净气息不调,然后念诵语加持咒,清净语言上的业障(一般只需在每天的第一座修持)。
3.意的要点
接着转变动机,要发菩提心及对上师祈祷,清净意业的障碍。
(1)发菩提心:入座观修时,必须排除恶心、没有任何目的之无记心、只求人天福报的世间善心、只求自己解脱等不良心态,而真实生起为了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究竟证得佛果的菩提心。
(2)祈祷上师:在自己的头顶上,明观莲花坐垫上,端坐着根本上师。如果真诚相信上师是佛,就观想上师的形象;如果对上师仍有凡俗的分别念,就观想是佛菩萨的形象,比如莲花生大师。自己以“上师是佛”等五种了知,一心一意祈祷。
五种了知是:(1)了知上师即是佛;(2)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3)了知对自己而言,上师的恩德比佛陀更大;(4)了知上师是总集一切皈依处的总体;(5)了知理解这些道理之后,如果能虔诚祈祷,不需依靠其他法门,就能生起证悟智慧。
自己满怀感恩戴德的敬信之心,祈祷上师:“上师您遍知!祈请您赐予加持,清净我修行中的一切障碍!让佛法融入我的(接下页)
P92
心,让我修行圆满成功,最终获得无上证悟。”例如,正在修人身难得时,就祈祷“愿我像上师您一样,人身难得的境界在相续中生起”。当一心一意祈祷上师,甚至热泪盈眶、汗毛竖立,这时自己的信心和心相续,会跟以前不一样。如果有所改变,就是上师的大悲和加持融入自心。
祈祷完之后,观想上师化光融入自身,自心与上师的智慧变成无二无别。处在这种状态中,不回忆过去,不计划未来、也不持续现在的分别念,能安住多久就安住多久。这样如理如法实修,自然能得到上师的密意和功德。之后,开始观修暇满难得等教法。
以上是入座的前行,必须具备身要、语要和意要。
(二)正行
从头念仪轨,直到当天要专修的内容,如观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开始专修。正行的观修,应该以观察修和安住修轮番交替而修,并祈祷上师,这是实修的窍诀:
1.观察修
按照仪轨去思维法义,这是观察修。比如,在观修暇满难得之时,次第思维地狱、饿鬼等八无暇的处所和痛苦,或思维如果自己投生八无暇,有没有机会修法?如果父母投生在那里,该怎么办呢?这样观修,就会生起厌离心,也会生起断恶行善的意乐,这是观察修。
2.安住修
在观察修一段时间后,内心出现疲惫时,无法再思维,这(接下页)
P93
时就不再观察思维,而应该安住下来。在当下生起的觉受中,什么都不想,在没有任何执着和分别念中,安住片刻,可能是一两分钟或更长时间,直到念头再次生起,称为安住修。例如,观修无常时,观修一段时间,生起无常的感受后,就安住在那种感受中,什么都不想,直到念头又生起。(下一篇续接93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