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Reshma Saujani ——2012年第一个自己筹钱顶住四面八方舆论压力也要竞选国会议员的33岁美籍印度女孩——在 TED的演讲,她用自己竞选国会议员失败的经历告诉我们:女孩不必要追求完美,而是要更有勇气。
短短十几分钟的演讲,我竟醍醐灌顶,深受触动。
Reshma Saujani说,她不顾周围人各种的劝阻、质疑,固执地坚守自己竞选国会议员的决心,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因为这是她33岁以来第一次真正勇敢地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她指出,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对女孩的要求都是完美,她们不能犯大错误、不能冒险,要谨慎,要做得很好,正是这些教育使得女孩子们总是谨小慎微。
Reshma Saujani给出了一个调查报告,关于男性和女性在提出工作申请时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往往比女性更愿意承担风险,有挑战意识。

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我只是觉得有点“悲从中来”,因为我想到了我周围的亲戚朋友也是这样要求女孩要如何如何完美如何如何小心行事的。
就拿最普通最老生常谈的大学志愿选择来说吧,我想在中国所有的家长里,没有十成也有八成的父母都会“建议”过自家孩子选择师范类、医学类、行政类……,理由千篇一律:好就业,稳定,轻松。
尤其是对于女孩子的家长们,他们更是喋喋不休地在你耳边唠叨:“你一个女孩子家家不当老师(公务员)能干什么呀?老师(公务员)不好吗,一辈子都不会丢饭碗,假期又多,这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你不选它你想干什么呀?”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女孩子就要稳定,不然以后家庭怎么办啊?”
“女孩子家家,有一份体面安稳的工作就得了,赚钱那是男人的事!”
不知道你遇见过这样的家长没有?反正我的亲朋好友在我高三填志愿那段期间就前仆后继地给我洗脑,那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接力赛似的,团结得恨不得心长一块去。
当然,我也不是一个乖宝宝,非得判了个“后青春的逆”。我纵使他们磨破嘴皮子,我依旧没有半点从事教师(公务员)的心思,有些赌气地选择了经管类专业。
从小我就乖巧得连个青春期叛逆也没有,小时候被家长洗脑得太成功,认为懂事的孩子就该好好听话,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因为他们是爱我的。
可是年岁的增长,我被压抑住的“自由散漫天性”突然就像被打开了任督二脉,全身通气,脑子也瞬间精光了!
我一直都是一个有自己野心的人啊。我想要的从来都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也不是“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更不是在家丈夫教子安安心心做个贤内助的家庭主妇的生活,我渴望的是像一只苍鹰,扶摇而上,翻山越岭,我期待的是一只帆船,乘风破浪,与浪花共舞。
我凭什么要安安稳稳得走完这一生?谁规定的女性就必须以家庭为重?这几千年男权社会来对女性的压迫还不够吗?以前是苛刻地要求妇女“三从四德”,现在虽然女性地位有了提高,但是男性对女性的变相统治依然存在着。
不然为什么一个企业高层管理的人中女性寥寥无几?不然为什么同样能力女性工资要比男性低?
不然为什么会那么多家庭重男轻女,以至于最新报告00后男生比女生多了1000多万?
还有在道德谴责方面,这个社会对男性的包容度要远远大于女性,不然为什么一说到女性出轨就铺天盖地地谩骂,而男性婚外情也只是被谴责几声?
这种种现象无不在揭露着女性地位的危机。
当然我并没有刻意去怼男性,这并单单是男性可以造成的,而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包括了男性女性。
从小女孩子就被家长要求要懂事听话,要温柔体贴细心谨慎。他们叮嘱女孩子:“你要乖,要漂亮,勤劳,做事情呢要考虑周到不要跟个男孩子一样莽莽撞撞的。”而这个所谓的“考虑周到”就是“你要什么事都做好,不能出岔子,给别人看了笑话。”
于是,几乎在所有的女孩子潜意识里,都有一个“0风险”的标准。她们确实考虑很多,碰到大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习惯性地依赖男性,在她们的意识里仿佛男性就比自己厉害一点,她们解决不了的理工类专业问题男性就可以解决。她们做不来的重大决策,就交给自己的父亲,或者丈夫或者男性朋友。
我的母亲就是一个这样的传统女人。家里事她从来不敢做主,就算是明知道我父亲的决定是错的,她也只是小声嘟哝两句,依旧睁眼闭眼地跟着父亲走。母亲总告诉我嫁个男人,不要嫁给像我爸爸那样有大男子主义的人。
我很讨厌这样。凭什么我非得要嫁人?这个“嫁”字就让我觉得被束缚,“女”在“家”左边,被压得很扁,仿佛就是“家”
的附属物品一样! 大概是我内心的女权主义在觉醒,我及其厌恶那种“女孩子要稳稳当当地,以家庭为中心”的说法。
我认为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二者结合组建了家庭,他们也是平等的,这不仅仅只是法律上的平等,还是思想意识上的平等!
说实在的这个社会,真正保守的、一直维护男权主义的很大一部分不是男性,而恰恰是女性自己!
因为她们习惯了,世世辈辈传下来的男女职业观、婚姻观、家庭观根生蒂固。
我也看到一个节目,就是3个孩子母亲的女性义正言辞地指责另一个选择做丁克族的女性,说她自私自利,不要孩子,就是想推卸社会责任。
我觉得很可笑,生育是人权自由,你凭什么指责别人?但是在这个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人对丁克族对不婚主义者口诛笔伐,他们这些“正派”群情激奋,声讨着与他们观念相悖的人。
这就是思维的定势带来的后果,大部分女人都认为别的女人不结婚不生育就是不完美的。
但,女生为什么要完美呢?
我想那些现在义愤填膺指责其他同胞的女性,在小的时候也有过不愿意结婚的想法吧?但是她们顶不住世俗的压力,妥协了,并且自己也认同了世俗。于是有人跳出来完成她们早年不敢做的事,她们心理不舒服,就披着道德的外衣来怒骂。
女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却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们,你其实可以勇敢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悲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