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孩子不再“听话”
最近,一段“小女孩教育家长”的视频在网络中火了起来。视频中,小女孩对着一旁的家长,说出了一套又一套的道理:
“应该用文明的语言来说服人,不要只会嗷嗷嗷。”
“你看人家动画片里那些,你看他们是怎样对孩子的,不骂孩子,不打孩子,只要他们好好改正。”
“你都已经读过书了,我现在小学还没读完。你已经读过小学,初中,大学。你还不会用好的句子名句来骂人吗?不会用古诗来骂人吗?为什么总是用那些粗话什么什么的来骂人呢?”
不少网友看了视频以后,纷纷力挺小女孩,说她怼得有理有据,条理清晰,让人不得不服。做为一位中年老母亲,在对女孩的表现捧腹大笑之余,更陷入了对教育方式的深思。
在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父母是绝对的权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决不是背在嘴里的《弟子规》,而是家家户户孩子的行为准则。
原本以为,有一天“千年孩子熬成母”,终于可以体验一把当老母亲的权威,不料如今的“世道”早已不是当前,孩子学会的第一个词,往往不是“爸爸”或者“妈妈”,而是“不要!”,孩子第一次说出完整的句子,内容竟是批评顶撞父母的。
该拿什么来拯救老母亲的小心脏?
02
孩子越来越会怼,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当我们忽略被孩子顶撞的尴尬,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来看待孩子的“顶嘴”,真的不是一件坏事情!
孩子怼父母,其实是“自我”发展的表现,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论”中提出学前儿童主要发展的能力是:信任、自主与主动。
信任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安全型依恋基础上(出生至12-18个月),父母无条件的爱与及时回应,才能够使他们产生对世界的信任和探索欲。
而“自主”则标志着自制和自信的萌芽。家长们都会发现,孩子到了2-3岁的时候,会变得特别叛逆,整天把“不要”挂在嘴边,破坏家里的各种东西,这正是孩子自主意识萌发的表现。
“主动”是“自主”能力的拓展,此时孩子更有自己的思想和计划,正在学习独立完成事情并承担后果。
孩子会怼,意味着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并开始尝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会怼的孩子,更聪明。
讲道理、有水平的“怼”,并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一场逻辑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的较量。孩子在“怼”父母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用过的、听过的词汇、句子,有层次地组织语言,像辩论赛场上的选手一样“出口成章”,有时简直能给大人带来惊喜!
记得女儿四岁的时候,虽然会说一些句子,但经常还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一次调皮弄坏了家里的花瓶,被急火攻心的奶奶打了两下屁股,她愣了一下,随即开始了一段精彩的“脱口秀”:“奶奶,你怎么可以随便打人呢?我只是不小心打坏了花瓶,但你如果把我打坏了,那你们就没有孩子了,没有孩子,就没有快乐也不会幸福了。”
这语言表达能力,简直秒杀十岁孩子!
会怼的孩子,心理也更健康。一个敢于表达立场和态度,表达愤怒的孩子,内心的不满没有被压抑,他的生命往往是充满活力的。
03
如何对待孩子的“怼”
首先,理解并尊重孩子说的每一句话。
允许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不要习惯性地质疑孩子说的话,而是以信任的态度,倾听孩子说完他想说的话,即使孩子是在发脾气,也允许他把脾气发完。
儿童心理学者黛博拉·麦克纳马拉博士说:“让孩子将脾气发完,而不要试图阻止孩子发脾气。发脾气本身是无害的,阻止发脾气才是。”
其次,反思自己平日的做法,孩子说话的方式往往从大人平时的语言习惯习得。
堂妹家的孩子小萌,长得很可爱,可是一开口,嘴巴里蹦出的却都是让人难堪的话来。小朋友到她家里,动了一下她的玩具,她就开始数落:“你不知道不能随便动人家的玩具吗?有没有家教?”
平时孩子们在很高兴地讨论一些事,她也会走过去,突然说一些泼冷水的话儿,闹得大家不欢而散。
她似乎永远不懂得怎么好好说话。
原来,堂妹虽然对周围的人都客气友善,也是个尽心尽职的好妈妈,可是对小萌总是很严厉,在家里无论小萌做什么,常常习惯性地指责、质疑,小萌内心的苦闷和无力感无处消解,只好转嫁给相对弱势的其他小朋友,可是时间一长,小朋友们便都不愿意和小萌玩了。
如果孩子是个“杠精”,习惯性反驳所有事情,且用词刻薄,充满攻击性,往往家长也是“得理不饶人”的类型,平时习惯了一点小事情就对孩子严厉批评,甚至上纲上线,孩子自然也会养成这种不讨喜的性格。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一起寻求“双赢”的解决办法。
生活毕竟不是辩论赛场,比赢得道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在孩子“怼”完以后,可以鼓励孩子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提出一个让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小女孩,父母听完后,可以摸着孩子的脑袋,问孩子:“那么,宝贝儿,以后你做的事情妈妈觉得不合适,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醒你呢?如果你反复犯同样的错误,妈妈很生气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把问题抛给孩子,说不定,他会想出让你惊喜的主意呢!而且,孩子自己定的规矩,也更愿意去遵守。
当我们抛开所谓的“家长权威”,俯下身子,去理解和欣赏那个和我们期待中不一样的孩子时,往往会看见不一样的风光!
快乐妈妈,白天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晚上是笔耕不辍的“育儿砖家”,崇尚妈妈与孩子共同成长进步的“双赢”育儿理念,微信公众平台:快乐妈妈育儿经(baobao-mama20)用走心原创作品,让您在育儿路上少走弯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