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1日 晴 忆安姑娘
一、动物小说——不会说话的动物
我一直很好奇,人与动物之间是否真的能够交流。跨种族的情感,是否真如某些报道中所见的那般和谐美妙。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所描述的动物间的情感世界是真的存在的,哪怕这“真实”的比例很小。只是身为人类的我们,实在无法了解更多。
对于不会说话的动物,当然这是指在故事写作中,完全以旁观者的态度来叙述它们的存在,这种写实记录式的方式,往往更加直击人心,久久震撼。
1.西顿和他的野生动物们
早在一百多年前,加拿大作家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就写了一部风靡至今的动物小说,叫《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虽然在他的笔下,动物们的结局都很凄惨,不是我所喜欢的故事类型,但还是要承认,他所描绘的动物的一生,有种史诗般的悲壮,没有例外,如宿命般不可逃脱。用作者的话来说:“没有一只野生动物能够终其天年。”在西顿的笔下,所有的动物都是平等的,一头残忍的狼和一只温顺的小兔没有什么区别,他所做的就是客观地写出它们各自的故事,仿佛尽量不参杂个人感情一般。
所有的动物都可以成为讴歌的对象,它们就像人一样,有好的有坏的。不过,它们的好坏又不该由人来定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都想在残酷的自然界中活下去,努力活下去的,都是英雄。
作者彭懿在这部分开篇时说道:“在这一类动物小说中,动物没有丧失最基本的原始本性,也就是说,还是像一个动物一样的活着。仅管有心理活动,但它们绝对不会开口说人话,不要说对人开口了,就是它们互相之间,也不会像人一样地说话。
故事多半都是透过一个人的视角来讲述的,但这类故事有自己的准则,即只是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动物的生态,不能把它们写成人,不能发把它们的社会写成人的社会,更不能把人的思想强加到它们的身上。
当然,这只是作家的一种姿态。因为任何一部伟大的动物小说,都是人想象出来的。正如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中所说:‘我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身为一只动物的真正感觉。’”
西顿笔下的动物都不会说话,它们用行动表达自己,通过猎人、旁观者的视角证明自己,这样的故事透着真实、冷静,引人遐想。
2.椋鸠十和他的动物们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写故事的时候,会刻意地去进行一些描写,如环境、人物外貌和心理,希望以此加强对写作对象的刻画。在故事里,动物是常出现的配角,但对描写的把握,还是太流于表面,无奈水平浅薄,需要提高。
日本作家椋鸠十是一位善于描写动物的儿童文学作家,比如收录在《月轮熊》中的那篇《大造爷爷与雁》,主人公是只名叫“残雪”的大雁,它与一直想捕获它的大造爷爷斗智斗勇了两年,后来残雪为了救大造爷爷设下的诱饵大雁,与隼搏斗受伤,大造爷爷深受感动,将残雪照顾至伤好,将它放飞,并约定明年残雪再迁徙来时要与它开场堂堂正正的较量。
在这样的故事里,人们感受不到沉重,虽然主角残雪是只不会说话的大雁,却同样被作者写成了一个温暖人心的小品。他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委婉细腻地表现出来,写得浅显易懂,好读好看。
二、动物小说——会说话的动物
“在这一类动物小说中,动物之间会开口说话,也有类似于人的情感,但不会穿上人的衣服,直起身子,过上人一样的生活,它们本性未改,还是动物。它们依然还出没于森林或是原野上,觅食,面对天敌,物竞天择,生存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孩子们特别喜欢这类故事,但它有一个尺度,如果把握不好,很容易写过,一不留神就会写成拟人化的童话或是幻想小说。譬如,它里面的动物,绝对不能和人说话。”
我觉得这段话的重点就是最后一句,动物小说里的动物是不能与人说的,不然就成了幻想小说了。一般这种动物小说都是动物与动物对话,或者以动物自己,第一人称“我”的方式来将故事。
1.《黑骏马》:我是一匹马
英国作家安娜·西韦尔的《黑骏马》,发表于1877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动物小说。《黑骏马》采用回忆录的方式,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让人觉得仿佛是一匹阅尽人间沧桑的老马,在用它那缓慢而苍老的声音,讲述着自己长长的一生。我觉得这类动物类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诉求儿童的同情心,贴近儿童心理。
2.《小鹿斑比》:“你必须自己救自己,你必须自己爬起来。”
小鹿斑比,一只被世界上好几代的孩子都记住的小鹿。它是由奥地利作家弗利克斯·萨尔登创作的,这并不是一个欢快的故事。原著里充满了黑暗的色彩,因为森林里时刻会出现一个浑身散发着“沉闷而酸涩”的古怪气味的动物——他,在故事中反复出现的“他”,其实就是指人类,猎人。为了生存,斑比从会走路开始,妈妈就向它灌输着这种危险的存在。斑比见证了许多同类的死亡,也见证了猎人的死亡。书中截取了大段的老鹿与斑比的对话。其实,这更像是说给读者听话,生命的平等与美丽,不应被区分开来,没有哪一种生灵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而斑比,作为一只食草的小鹿,唯有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下,坚定信念,才能勇敢而顽强地活下去。
关于生命和勇气,如果你想选择这样一本书给孩子看,可以选它。
三、动物小说——像人一样生活的动物
“在这一类动物小说中,动物完全被拟人化了,它们穿上人的衣服,住上人的房子,过上了人的生活,其实它们就是人,就是‘披上皮毛皮的我们’,如果说它们的身上还残留着一点动物本性的话,那也只是最后的一点化妆了。
这类动物小说,常常被归入童话或是幻想小说的范畴。”
1.《柳林风声》:四位英国乡绅的化身
如果你的身边突然跳出一只癞蛤蟆,你会被吓一跳吗?其实,癞蛤蟆并不可怕,只是长得有些粗糙,不招女孩子喜欢。我记得我小时候经常和哥哥一起抓癞蛤蟆玩,捡一根小棍,一直敲打它的后背,它就会越鼓越大。据说可以一直膨胀到爆炸,不过我始终没有考量尝试。
《柳林风声》中的癞蛤蟆,就是蟾蜍,它不遵守动物界的法则,偷偷跑到人类的地盘里,经历了一些列的冒险,疯狂又搞笑。这部书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尼斯·格雷厄姆,发表于1908年,当时他还是一名银行职员。故事里有四只动物,它们没有具体的名字,就叫鼹鼠、河鼠、獾和蟾蜍。它们所居住的洞穴里环境优美,家具齐全,还有不少物资和财产,或者安静而美好的生活,直到后来蟾蜍的越界,才有了故事的发生。可以说《柳林风声》是动物像人一样生活这类小说的代表作。
2.《肯尼和大怪龙》:一条爱作诗、爱读书、爱吃甜品的龙
当你读到一本非常喜爱的书的时候,你会不愿将它放下,而当你爱上了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忘了它。我想这就是经典之作的魅力,永不过时,又永远充满新意。
刚才说的《柳林风声》的作者肯尼思·格雷厄姆,他还写过一本《骑士降龙记》,这不是一部传统模式的历险故事,而是搞笑的,具有讽刺意味的书。故事里的恶龙不恶,武士不武,倒是和现如今很多无厘头喜剧有些相似。
美国作家汤尼·迪特利齐的《肯尼和大怪龙》是一本像格雷厄姆致敬的书,他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原书的情节,只在人物上做了调整更新,使之全部换成了动物。肯尼就是一只兔子,生活在小镇上,同普通的人类男孩一样,上学、玩耍。而龙?不仅是一条不伤人的好龙,还是条爱作诗、爱读书、爱吃甜品的龙。当然,一部书以不吸引人,除了要有新鲜的故事设定,更重要的还是作者的叙事风格和文学功底。
3.《浪漫鼠德佩罗》:哎,一只小老鼠深深地坠入了爱河……
这部电影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只大耳朵看书,脖子上系着一根红线,手里拿着一根缝衣针,扬言自己是最勇敢的武士,要去救出心爱的公主。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英雄救美”。
这部书最新奇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叙述方法,整个故事分为了四卷,每一卷的主题都不相同,而且它每讲上一段故事,都会出现:“读者,你要知道……”“读者,你大概会问……”“读者,我得告诉你……”听起来,是不是好像你也必须要参与进故事里的感觉?不然你自己都会不好意思的。
我觉得结构上的别具匠心是最应该学习的,尽管这种相互关联的分卷式写作,已经不再新鲜,但经典的故事,或是说开创者的原著,更值得思索分析。尽管儿童文学小说不宜在结构上太过复杂,但适当的变化,还是很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毕竟,故事需要好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