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非常浅薄的人。
其实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一点了。大概就是在发自内心的认同陶渊明的那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并且以此为荣的时候开始的吧。但是承认这一点,花了我几乎20年的时间。
我其实很讨厌浅薄这个词,尤其是把它用在我自己身上。什么叫浅薄呢?就是凡事知道一点点就以为得其要领,开始沾沾自喜,半瓶水晃荡的样子吧。在我还小的时候,大概就是高中毕业之前吧,我很内向,话很少。虽然我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浅薄了,但是因为不怎么说话,所以也体现不出来,这可能就是人们为什么说“沉默是金”,因为虽然你只有半瓶水,但是你不晃荡,自然别人也就发现不了你的浅薄了。
但是事情在我长大之后开始有了些变化。因为一直都很沉默,自我感觉失去了很多机会,非常羡慕能说会道的朋友,于是开始学着他们说点什么。但情况是,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到要说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可说的。比如说我今天解决了一个新的算法题,如果平铺直叙,那就是今天我解了一个算法题。但是碰上会讲的人,就能旁征博引,生生讲出一堂课来。但是这些会讲的人,是因为对知识本身有足够深入的理解,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涉猎相关的知识,才能深入浅出的把一个话题讲透彻。
以我的积累和见识,深挖尚且不足,更别说拓展了,所以根本讲不出什么料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走了偏门,去各种新闻网站,论坛和微博收集新闻、笑话以及奇谈怪事作为谈资。新闻、论坛和微博的一大特点,就是快餐文化,求新,求奇,要点就是吸引眼球。但是这些东西不会深入分析问题,系统地介绍相关知识,增长读者的见识,提高读者的见解。或者可以说,要想真正消化这些快餐文化,本身就需要有深厚的积累和独立的见解,而这两样东西都是我缺少的。于是从此,我就进入了墙头草的状态,看事情浮于表面,人云亦云,最可怕的是,我还觉得自己很有想法,自己的见解非常正确,轻易不愿意接受身边人的劝诫,静下心来深耕自己的专业领域,不要在无关的领域上投入过多的时间。
在上学的时候,因为有老师盯着,有考试追着,就算再浅薄,总还是要沉下心来好好研究那些课本,好好完成那些实验,以求得安全毕业。但是工作以后,没有了这些压力,我在浅薄的路上就愈走愈远,一发而不可收拾。这其中最值得引以为戒的,就是网络小说。网络小说跟文学作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完全脱离了这个世界的价值观和限制,任意发挥人性的弱点,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让读者体验为所欲为的快感。这种廉价的快感就如同吸毒一样,让人欲罢不能。为了戒断网络小说,我花了很大的力气,几乎到了把浏览器都要卸载掉的程度。最后我终于摆脱了网络小说,但是这么多年网络阅读的体验,让我完全没有办法静下心来认真的阅读教材、文档之类的专业知识,甚至连过去喜欢的文学作品都读不下去了,一看书就像犯了大烟瘾一样,到处寻找能刺激多巴胺的内容。这种状态让我感觉到了恐慌。
浅薄只是一种状态,如果潜心钻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总还是有渊博的机会。但是如果失去了潜心钻研的能力,那就没有指望了。我经常望着家里满墙的书感叹,因为我发现我连一本都没有读完过。那么爱读书的人,结果买回来的书都成了装饰品,真是太讽刺了。
毒瘾能戒,网瘾肯定也能戒,新年开始了,我也要立下新的flag,那么今年的flag,就是戒掉网瘾,回归阅读,交出12篇有独立见解的博客为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