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带孩子的时,给孩子读《影响力》一书里面的互惠原理,虽然才读了一页左右,孩子就闹了。
哄了会儿孩子,我又接着看了几页,看到了互惠原理的第一个特点:互惠原理具有压倒性的力量。
总结了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对平常我们不喜欢的人,比如不请自来的推销员,令人讨厌的点头之交,或者一些稀奇古怪的组织的代表,
只要他们在提出请求之前送你一个小小的人情,你就极有可能答应他们。
看到这里,其实我是想反驳的,但是想了一下,好像又无从反驳。
因为发生在我身上的确实是这样。在我报了众多课程之后,觉得各种推广方法,也就那些,为啥还选择报灿老师的课程呐?
因为我收到了他送的小人情,是什么呢?就是他写文章里面的干货。而且是我主动去吸收这个人情的,并且他的生活方式也让我很羡慕。
所以当我看到他开课的时候,就报名了。
还有就是,灿老师每当有新人加他时,他都会把他整理的一份,全网营销的干货发给他们。
这也是互惠,很多人看了他的文章,都愿意付费向他学习。提高成交率的妙招就是互惠!
再有,地推也是玩儿的互惠原则的。不管是送什么都好,当别人接过你送的礼物后,是不是都会同意加你微信的请求呐?
其实,地推还可以像书中作者提到的故事那样。
故事是这样的,机场的一个行人,假设是一个商人,正匆匆忙忙地穿过一群损挤的人群。
克里希纳会社的募捐者走到他的面前,将一枝花追给了他。
这人吃了一惊,将花接了过来。
但他马上反应了过来,试图将花还回去,并说他不要这花。
这个克里希纳会社成员却回答说这枝花是克里希纳会社送给他的礼物,他可以保留………但是,如果他能捐一点钱,使克里希纳会社能够做更多的善事,会社将会十分感谢。
这时这个商人又一次表示,“我不想要这枝花,请你把它拿回去吧。”但这个募捐者又一次拒绝了,“这是我们给你的礼物,先生。”
从这个商人的脸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他内心十分矛盾。他是应该把花留下来,然后一分钱不掏就走开,还是应该屈服于根深蒂固的互惠原理的压力,拿出一点钱来呢?
慢慢地,内心的挣扎从他的脸上扩散到了整个身体。他的身体编离了送花者,好像要随时走开,但又被互惠原理的力量拉了回来。
他的身体再一次倾斜了过去,但是没有用,他还是走不开。终于,他放弃似地点了一下头,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一两块钱。
对方很有礼貌地接受了。这一下他可以脱身了。
因此他自由自在地走了,手里还拿着他的“礼物”,直到他看见一个垃圾桶,他走上前把花扔了进去。
地推也可以这样,把礼物塞到别人手中,然后再说,这是送你的礼物,接受了,再说加微信的事。如果他实在不要就算了。
毕竟地推不是募捐,还有后期交流,不能把关系整得不愉快。
我要强调的是,先送了礼物再说加微信的事情!这样加人是不是更轻松?
你的遇到过哪些互惠成交的事情呢?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