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写一篇这方面的文,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就这样搁置了。我刚到简书不久,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用什么来“喂养”你的孩子?今年女儿过生日,不再嚷嚷着要蛋糕了,尽管她也很喜欢吃。我问她:“那你想要点什么呀?”
“我要的你一定要答应我呦。”
“只要不违法,只要不是无理要求,我一概买单!”
“那好,给我买两本书吧。”
“好啊,走,这就去,我给你当参谋。”
女儿的提议和我不谋而合,况且还少花钱,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我家的课外书已经不下三位数了,但是孩子想买,喜欢看,我定是全力支持。
书籍才是“喂养”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
无需我多言,大家有目共睹,现代的孩子大都沉迷于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媒体、网络游戏中。邻居家的孩子刚一岁多,就经常拿着手机玩儿,家长还以此为荣,引以为傲,我不敢想象,这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会怎样。还有,现在孩子的视力都在普遍下降,小学二三年级戴眼镜的比比皆是,到初中达到半数之多。而且,眼镜的度数每年都在急剧上升。孩子近视的产生和这些电子产品脱不了干系。
虽然从这些电子媒体中也能获得知识,但是弊远远大于利。如今,这些电子产品正在和我们激烈地争夺着下一代。书籍才是孩子最好的精神食粮。给你的孩子“喂养”什么,相信作为明智的家长,你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用什么来“喂养”你的孩子?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
有些家长显得很无奈,说孩子如何如何笨,写个作文憋半天也写不了几句话,而且还语句不通,別字满天飞。所以就给孩子大量买作文书,让孩子啃,还有甚者,让孩子通篇背下来。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写出佳作。对于这种做法,本人不敢苟同,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反胃”,对阅读失去兴趣。其实,作文书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只看作文书,犹如近亲联姻,其结果不言而喻。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生命有三重境界,其一是自然生命,其二是社会生命,其三是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决定了生命的长度,社会生命决定了生命的宽度,精神生命则决定了生命的高度。一般意义上的生命是指自然生命,它受遗传基因等因素影响,我们无法控制。但是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完全由自己操控,它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润泽。这些营养从哪里来?当然是书本中。不仅仅指课本教材,大量的养分来自于课外读物。尤其是一些经典之作,用经典滋养起来的孩子,精神世界才会更丰盈。
上次女儿过生日,我帮她挑选了三本,一本是鲁迅的《朝花夕拾》,一本是《孩子,寂寞时你就读读诗》,还有一本是《老人与海》。我认为种类越多越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犹如我们吃饭一样,粗粮、细粮、瓜果蔬菜等都不能少,这样营养才会均衡。当然一些对孩子身心无益的书还是要远离的,就好比我们吃的垃圾食品一样。孩子缺乏鉴别能力,家长就要做好这个参谋。
养成阅读习惯的好处用什么来“喂养”你的孩子?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14周岁之前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读书要趁早,就如同我们在最能爱的年龄,遇到对的人,给自己带来的惊心动魄,刻骨铭心……
有些家长一听就摇头说,孩子都上初中,或是高中,亦或是大学了,晚了。其实,孩子14周岁之前只是最佳时期,并不是说,超过14岁就没必要再读书了。网友口中的“传奇奶奶”姜淑梅,60岁开始认字,然后慢慢阅读,75岁开始写作,76岁以后一年出一本书,如今81岁高龄的她还在阅读学习。
其实,做什么都没有绝对界限,对于我们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就怕你从不敢开始。
阅读可以丰盈孩子的内心,净化孩子的心灵,阅读是孩子观望世界的窗口和最佳途径。每读一本书,就仿若带孩子走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孩子路过的世界大了,眼界和境界也就随之而来。我经常从网上或身边看到一些孩子动不动离家出走或是轻生的,这些孩子的内心可以说是极其贫乏的,绝对的“营养不良”。假如他们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不会做出如此极端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