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梳理了近五年(2014年~2018年)的网上零售趋势,如下表(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1485/c400120b50e99bc6.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371485/4458e59bd5b919a6.jpg)
以上数据整理自网络及统计局网站,从中不难看出:
1、网上零售比例逐年增加,而且还在加速增加。
对于互联网一代,这不难理解。2018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4%。意味着,我们过去一年拿100元购物或者就餐的话,其中18.4元是在网上花的。
2、即便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说得具体一点,超过4/5)的购物还是在线下完成。
比如,在商超、百货、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购物广场、新零售终端等完成购物。
3、以上两个事实并存,就意味着在无比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既有人借助互联网的趋势,迅速崛起,富得流油,比如淘品牌和网红大V;也有人持续深耕线下,把渠道做广做深,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如海天酱油,有336000个终端销售网点,遍布全国1000多个县;再比如农夫山泉、娃哈哈。
4、牛逼的企业二者兼顾。一方面,线下的企业大规模入驻京东、天猫,在某些特定的品类,稍不留神迟了一步,立马被洗牌,比如服装,比如化妆品。另一方面,线上的品牌也在布局线下,三只松鼠、瓜子二手车开起了线下店,不然无法触摸,也无法体验。做网络营销的鼻祖——小米,也知道如果不开实体店,即便做到极致做到死,也至多把手机卖个1/5的中国人,前提是华为、oppo、vivo不做线上。
5、当然,这里需要明确,18.4%是一个宏观数据。不同人群、不同品类,比例不同。对于习惯网购的年轻人,比例恐怕要高。一线城市的用户,比乡村的比例高。手机可能比汽车的比例高。
6、那么,对于开展营销的各个品牌而言,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侧重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