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过4个月的紧张施工,现在已经结束了。站在今天回顾整个过程,感慨时间流逝飞快,在项目部的整体部署下施工进展迅速。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下面是从方法论,产品思维和态度反思个人得失和收获。
·PDCA方法论。
PDCA这个管理模型,是从计划——执行——检查——纠偏;再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个方法,在深化工作的应用:每天早上列出要做的几件事儿,准备好相关资料;全力以赴交付方案或者图纸结果。配合现场检查图纸落地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的反馈纠偏。完成一个PDCA闭环。
因为项目工期紧张,对我们深化设计的图纸深化,和配合施工进度下单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熟悉图纸,提前发现并处理方案问题。思考落地方案是否可行,需要与施工条线及时沟通,交底细节做法。
在工作上我个人主要有三点提高:
1.使用PDCA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从计划的角度,把控材料下单;
3.与项目的配合度提高。
有两点不足,需要提高:
1.材料下单的加工流程跟踪;下单完成以后,加工,到货时间点的追踪,是可以随手就做好的事儿。这件事儿完成的话,可以更好的为项目赶工服务。
2.因为工期紧张,现场检查工作做的不及时。出现了部分与图纸要求不符的施工结果。一方面是管理人员不够,没法关注到每一个点;从自己的角度上来说,在图纸交底的过程中就要让对方理解到把控点。以免施工返工。
总结就是:计划先行,全力以赴。检查纠偏。不断循环。
·产品思维
项目临近结束时,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做为使用方进入了验收。面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一个让我心里很难拒绝的问题:传菜口台面太宽,影响使用。需要拆除。
那天我和总包,校方工作人员一起站在明档处;一起看着850宽的餐台。我知道我们是做宽了,因为现场实际情况与原装饰图纸不符。施工之前,我对此处的情况与总包和设计进行了方案确认。一致同意:按现场实际情况施工。
但是最终当我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看到的世界是截然不同。做为施工者我们考虑的是如何达成设计效果,从图纸方案上,材料,尺寸,工艺等细节。却忽略了功能需要:是为了用。我跟着校方人员,站在排队者的角度,往传菜口看。感受一致:个头低一点的学生看不到饭菜。因为被过宽的台面挡住了。
我心里想把原来的传菜口做成了大吧台,真的是有些尴尬。这件事儿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反思之前在协调此事的过程中,考虑不周全。导致最后的使用效果很差。
项目按图施工,完成预定的功能、效果是基本。用用户思维服务客户,交付合适好用的产品是追求。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结果的把控点也不同。这是我以后工作当中需要注意的点。
·磨练踏实的态度
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反复修改的情况。不断发现图纸问题,心理上会有明显的挫败感。
比方说,图纸的反复检查;标注是否清晰完善?表达是否有误?给他人交底的时候是否方便对方理解?是否还有更好的做法方案?是否方便核算计量?是否有冲突异议?文字说明是否准确?平立剖关系是否对应?每一个点的自我检查和与同事的交互检查都能发现可以优化的点。
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感觉到这不光是个技术问题,还是深层次的态度问题。态度端正了,修改多少遍图纸都不觉得烦。这过程更多的是关于不断完善和成长成熟的;而不是被挑毛病,被批评、被指责。观念的调整是在一次次的图纸纠偏中,与同事的真实互动当中、自然松动了。
态度的转变,是从让做啥就做啥,然后再深入一点,图纸本身的拓展空间还有哪些。最后多想一步,如何方便他人。
在这里也感谢经理在工作大方向的指导;感谢同条线同事在项目工作上的互帮互助。感谢项目部施工和材料条线仓管在工作上的支持。
做个踏实的人,踏踏实实的完成工作。稳定的交付更好的结果。态度的转变是个很艰难的过程,需要耐心、漫长的积累。还好:工作就是最好的修炼。以上就是我在这个项目中的个人总结。
2020年8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