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如期举办了首届家风养育跨年,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其实可以追溯到2018年的年初,看了那么多跨年的节目,如越来越火的罗胖的《时间的朋友》,吴晓波《预见》,喜马拉雅《思想跨年》,线下更多的社群跨年,这些跨年的方式基本上都围绕着并包含着这两种主题,一种是公司发展方向提供一些承前启后的信息,一种是为个体在新的一年中职场的晋升、规划及成长提供一些思路,通常这两种主题是在知识跨年中兼而有之,总之就是为了生存和发展上提供一些整合的信息,把看似不相关的信息揉合成一道大拼盘,一次性满足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及应对新的一年的思路的渴求
去年的跨年有点特别,当把多多哄睡之后,时钟已跨越到2018,当时我打开了一瓶气泡酒,与何老师碰杯,互道感恩走过的一年,多多的到来,为了整个家庭带来了新的欢乐,也使整个家庭变得更加完整,我们彼此花费在家庭的时间越来越多,家庭的空间对于自己越来越重要,可以说它影响着自己的方方面面。
由此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能够一年中最后的一段时间来聚焦到家庭中来,抛开自己对于事业个人成长方面的需求,全心全意投入到对家庭的丰盛、反思与新的一年展望上,这个想法隐隐约约忽闪忽现的存在自己的脑海里,直到越来越接近年尾时,变得愈加强烈,为了让自己无路可退,至少跟30个人讲过自己的想法,但真正的准备也就在几天前,在诸多挑战面前,愈能发现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思维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难以突破,连接的神经网络由最初的细线变成了粗壮的电缆,对于切断这个密集而稳固的网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行动,少一些思维的思考与顾虑,多些傻白甜的干劲,这就是自己2019年的新思维、新模式。
这个过程中感谢何老师的支持,她把这个活动定义为自己2018年最后一个梦想,她努力的去邀约朋友,帮忙绘画PPT上的图文,她用心的准备着需要自己分享的部分,张罗着需要准备的会务方面的东西以及有仪式感的蛋糕。这些本身就是在行出她自己分享的一句话,同时会后Leo也分享对自己触动挺深的一句:共同做一件事,有仪式感的去生活。
何老师画的主画面目前家庭的仪式感方面已经变得比较清晰并且也在坚持做的是:
1、亲密关系方面:每年的5月4日,我们一起在婚姻登记处合影,在心里为续签一年的婚约做个见证
2、亲子关系方面:每年为孩子们生日的那天写一封信,回顾我们一年里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及需要反思提升的方面
3、家庭关系方面:每年的12月31日的晚上,做一场家风养育款年演讲,如果一定要加个期限的话,我想应该是30年,接下来还需要完成29年
记得脱不花在去年活动结束后提到:百人内的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亲密感”,五百人活动需要解决“干货感”,千人活动需要解决“参与感”,而五千人以上到万人活动需要提供的核心价值是“仪式感”,我觉得这句话很有价值,结合2018首届家风养育跨年,确实是核心在“亲密感“,开场没有经过任何的提前准备和思考,当下的直觉让我觉得应该去做那个环节,事后复盘,也为自己的N(MBTI里的N,直觉,大画面)的部分惊叹,我想对于真正认真参与的人来说一定触动了自己也点燃了别人。。。
说实话,我不是很清楚这个活动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就像更有影响力的大咖们举办的跨年一样,大部分人除了满大街的秀出现场活动的图片,听着激动想想心动,过几天一动不动,作为教练的视角,教练的本质就是提升觉察,创建新的选择,建立责任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活动引发了你关于什么的思考,促进了什么新的行动,这就是为学习付出同样的时间而效果不一核心所在,这也就是人与人最本质的差别,看起来有点沉重,事实确实如此,当然,无论如何,我觉得只要你许诺了自己一个来到会场的时间,在现场中有努力的去回顾、反思与展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这也是我们想邀请大家一起来的初衷,至于如何让大家更有收获,更愿意做出新的行动,是我需要反求诸己的过程,当然我也能想象这个过程中让你我共同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夜晚,让我们共同期待新的一年中自己和家庭成员一起变好,变美的过程!
最后,我想起了玉红在结束之后跟我说的一句话,她说我把她想说给她老公听的话都说了,我知道这有点夸张,同时我也明白她表达的意图,能感受到她收获的那份喜悦,虽然爸爸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家庭养育的教育里来,但数量依然像国宝熊猫一样珍贵,这个过程也是时长提醒自己需要更多的开放,放慢对成就的追求,感知并创造家庭的幸福!
感谢帮我们圆梦的你们,新的一年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