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GOOD TIME
9月27日,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剑指研究所、国企的人才机制和低效。新京报记者求证发现,文中主角张小平确有其人,年初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辞职,但多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文章写的夸大其词,多处细节失实,但不能否认,问题是存在的。”
文中“航天601所” 是“航天六院十一所”
2018年9月,有份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航天601所)盖公章的《张小平参与我所型号研制工作》文件流传开来,公文主要内容如下:张小平,男,研究员,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480吨液氧煤气发动机、8吨变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1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百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任务,长期负责低温发动机总体设计研究及技术把关,离职前任低温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职务。
“张小平确实在今年年初辞职,但是辞职原因并不清楚。”一位内部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并没有听说过航天601所,但是西安航天动力研究院属于航天六院,内部称呼是“六院十一所”,六院内部的人都没有听说过601所的说法。”
张小平是不是普通研究员?研究员是正高相当于教授
微信文章称,张小平只是个研究员,职称是副主任设计师,这是整个航天601所的最底层,因为整个航天601所,70%的人都是副主任设计师。
“不可能有70%,7%还差不多。”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透露,副主任设计师是总体部门才有的职位,比例非常低的,“而且张小平已经是研究员了,这种科研单位,研究员非常难评,对文章要求很高,还有一定比例的淘汰率。”
该科研人员解释,研究员是教授,副研究员也就是高工是副教授,副主任设计师比例也没那么高,总师、副总师、主任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加起来大概也就占所有研制队伍的10%
“所以,张小平研究员并不是微信文章中所说的小小研究员,负责关键技术岗位,而是一位高职级的研究人员。”该科研人员分析,“张小平离职会影响中国登月的说法,也太夸张了,只能说他此前负责的工作是很重要的。”
在采访中,也有一些研究员表示,“这也反映了传统研究所的弊病,下属干活,领导拿了功劳,离了干活的下属,领导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张小平同级别的研究员 税后约20万并非12万
微信公众号文章披露,张小平在601所一年收入大概12万,而蓝箭直接开百万年薪挖人。
一位航天系统科研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就算是公文属实,真的把张小平叫回来,也肯定开不出这样的收入。但是和张小平级别一样的研究员,不止12万,一年下来大概税前25万,税后20万左右的样子,虽然没有市场化公司高,但比爆料中的收入水平还是要高一些的。”
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张小平此前所工作的西安航天动力研究中心的待遇水平,已经是航天六院系统内待遇比较高的研究所。
今日朋友圈热传的一篇《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呆在国企底层》被震撼了阅读量100000,点赞8万多次,评论更是不计其数。原文章已被删除,上面是后续记者追访的报道。
事实并不是大家所真正关心的,重要的是标题这段话,中国国有企业不惜才,能影响登月的人还在底层,进而引发的对于中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批判。
这篇文章如此高热度,原因就在张小平帮大家找到了一个宣泄口,评论区大量国企员工纷纷表达了自己感概,怨声载道。
截自飞跃疯人院里面的一段话
张小平一文从深处看实际带来的是一份迟到的英雄主义,在国有制企业谈英雄主义就是找死,有了张小平就可以在评论区里面谈一谈。有人说美国一直崇尚英雄主义,其实中国社会才是真正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抒发口。所以一旦有一个“张小平“”你会听到各方的声音。
一个张小平并不能捍动体制,十个也是捍动不了。国有体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公司运营框架结构双重基础,决定了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影响力微乎其微。
国有企业共性在倚靠国家制度,依仗国家资源推进生产业务,所以即便国企这辆车晃悠着开,也用不着操心。作为一名国有企业员工别太理想主义,个人主义,顺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才能做好一名称职的员工。
摘自郭德纲一次采访:
“人需要在一个没有后果的网络世界里发泄,其实这就是人性世界里面有欠缺的地方。真是实名制发帖,网上一片太平。谁发帖之前都贴上:我爸爸叫什么,我儿子在哪上学,我媳妇在哪个单位,她手机号码是多少,我再发帖,你看吧天下太平。”
所以国有制企业内部你永远听不到批评的声音。
中国社会现状就是美好假象中的殊死搏斗,那些在评论区支持你赢的也会是最终臭骂你输掉的那批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