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912c78575eada365.jpeg)
六、《竹枝》化诗
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禹锡调任夔州州(今重庆奉节)。他孤身一人,溯长江而上,巴蜀之地、三峡之险,依然偏远,他还要再度漂泊。
在夔州,险峻的山峰,奔流的长江,让他心情激荡,豪气顿生。但这雄阔山水孕育的山歌,却淳朴甜美,如大山深处隐藏的奇葩。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8a3927c549a17793.jpeg)
当地山民常聚众联欢,慨然而歌,同时吹笛击鼓,边唱边舞,歌词质朴生动,诙谐传神;曲子跌宕婉转、自然清新。这随意随性,美而不俗的歌舞,当地人名曰《竹枝》。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edd118d12782468a.jpeg)
刘禹锡第一次欣赏《竹枝》就为其倾倒。这藏在大山深处无人识的奇葩,洋溢着千年古风、流露着真挚纯朴,超凡脱俗,独一无二。与自己的豪迈豁达、自由洒脱不谋而合。这是生命最原始和最自然的状态。它带着《诗经》自然淳朴的遗风、《九歌》洒脱不羁的浪漫,它的风韵在当代墨守成规、略显拘谨的诗歌里早已消失了。
他有了以歌为诗的冲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ad19ae7582e1d052.jpeg)
终于,他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了《竹枝》九篇。这股巴山蜀水间古老而清新的风,随刘禹锡的《竹枝词》吹出三峡,吹向四方。
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0943ad23d07bb9c7.jpeg)
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其三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9767db13bac7cc8e.jpeg)
《竹枝词》一出,诗坛震动,万人传阅、众人仿效。这股别具一格,清新自然的诗风很快风靡大唐。
刘禹锡,在不知不觉中开了一代诗风之先河。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aa62c5475533ed40.jpeg)
自此,《竹枝词》在民间广为流传,到宋代依然传唱不衰。苏轼谈《竹枝词》,曾发出此“奔逸绝尘,不可追也”的感慨。清代方刚翁更许“刘禹锡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
三年后,刘禹锡终于离开巴山蜀水,获准到南京附近长江边的和州就任。这里虽然不再偏远蛮荒,但等待他的却是冷眼和鄙视。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60a25fc00d69436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