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过的比较宅,看了点书,想写点东西出来,又正逢年底,没事的时候就爱想自己这一年都干了些什么,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一颗螺丝钉
我常说我在公司里角色就是一颗螺丝钉。
好多人看来,在大公司工作,拿着还不错的薪水,应该很满足了吧。可这完全是美国的就业现状造成的,好多听上去不错的IT公司其实不那么难进。按照很多人技术能力,在国内人才市场比比皆是,只是因为美国IT行业缺人,就可以进大公司,拿高薪水,是不是有点不公平?要知道在大公司里长时间做一颗螺丝钉,牺牲的可能是职业生命。在美国传统大公司里外族裔晋升困难,华人尤甚。我一直都在to business的领域,这里的主角是业务逻辑而不是技术实现。因为分工细,公司只是施工方,我们始终都是个做工具的,碰不到业务逻辑,学不到最有价值的业务逻辑,就是没抓住商业的本质,这才是淡淡的忧伤。又不想跳到to customer去,这么多年一直在to B,随便换行业实在太作了。
很多人没想我这么多,不也过的好好的。
没错,很多人在学生时代优秀到不行,工作以后却渐渐平庸了。很多人小时候平淡无奇,长大了却做了很多不平凡的事。我不是要judge谁的生活选择,平淡也好,激烈也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断定优劣。最终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能力和欲望的综合。
有些快乐,就是没那么容易获得
过去的这一年里,培养了两个爱好,羽毛球和古典音乐。刚开始打球的时候,整天被教练说动作差,就是因为一些习惯改不过来,现在水平提高一点了,就能从体力和智力的对抗中获得快乐了。刚开始听古典音乐,面对300多年的西方音乐史(主要部分),只觉得这首曲子挺好听,它什么时候出现的,作曲家是个什么地位,他想表达什么,完全不知道。当你知道的东西多了,能听出来的东西也更多了,随之而来的快乐也更多。我感觉爱好跟兴趣还有点不同,兴趣没了可以随时放弃,爱好的培养,就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跟学习才能入门和提高。这个学习过程可能并不快乐,只要坚持下来,愉悦会与日俱增。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说起来今年一年读书并不多,能留下印象的好书更少。也就是接近年底,比较空闲,读了几本心理学的书。现在互联网创业领域自媒体很火,自媒体里面有一个分支就是卖知识的,用户对知识的渴求表现出了空前的高涨,大量的用户愿意花钱订阅听一个人讲话,愿意花钱向某个人提问,只要某个聪明人说这本书好,立刻就能卖脱销,这放在一年前我是想不到的,我想放在全世界都是没有的。这么多人都在渴求知识,渴望思维模式升级,再不读点书,真的就out了。
settle down是个坎儿
settle down这件事,对于男人来说,其实是个一直不愿意迈过的坎儿。走南闯北,没心没肺的玩了好些年以后,有点想安定了。一见钟情当然好,但也不是那么必须,还可以培养嘛。经了些风雨,看问题也不一样了。有些事儿,一看就是套路,不愿意去掺合。有些人,一看就很平庸,一句话都嫌多。曾经奋不顾身的追到了女神,现在却变的不想讨好任何人。 独处的时候可以充实又快乐,可心里那点儿事儿吧,还真想有个人能说说。深夜里放首歌,看本书,有个人递上杯茶就好了。有时候会想等我有了娃肯定花好多心思在教育上面。什么家务都会做,就是缺个家。什么人都可以不主动联系,除了你。我想,我刚刚过去的,正是那个坎儿。
认识自己和自我迭代
看虎嗅网上链家地产左晖的一篇访谈,里面说人要有自我迭代的能力,迭代这个词儿,是互联网产品领域的术语,简单说,就是经历一件事,回头想自己问题出在哪,完了下次学乖点。这些问题不一定是立刻有答案的,甚至答案还是不断变化的。我性格如何,我有什么优缺点,我适合干什么,想明白这些问题,总是越早越好。因为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人了,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可能就真的变成了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2017有没有什么期待的吗?
当然有,可是真害怕写出来,等2017年底,听见啪啪的打脸声。安全起见,还是不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