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是打算每月都有一个回顾性的总结吧。
元旦和老林去参加了一个得到的跨年活动,回家已经凌晨两点多,下着小雨。骑着自行车互相追赶。
老林是高中隔壁班的同学,最近住在我家,他在附近医学城上班。
每次他回来准备看课件学习,巴赫就会跳上桌子,坐在他的键盘上。
巴赫是美短,家里的大孩子,有点黏人。
小的叫图灵,矮脚,是巴赫的孩子。小短腿特别治愈,就是特!别!能!吃!
我还是按照之前制定好的时间表安排的作息活动。从去年开始有排作息时间的习惯,还是挺有效的。
一般6:30出门去隔壁师院多语基础练习,压腿,绕口令,去小树林练习英语跟读。
8点半买早餐,然后骑车去财大学习,一月份几乎都在颐德楼。上午安排大致是:
读一些口译的资料;
练习左手写字;
最新朗读国际新闻英文稿;
默写《波士顿法律》第一季第一集的台词;
英语词汇排序和记忆;
有时候看看语法书;
记单词的时候习惯听古典乐。巴赫,维瓦尔第,德沃夏克,拉赫玛尼诺夫。我才刚入门,所以只是随便胡听,隔一段时间换回金属乐,偏好还是thrash。国内最喜欢葬尸湖。
这样大概就是一上午。
中午骑车回家,有时候还会从师院学校绕一圈。也没有特别的要绕一圈的理由,就是看看妹子。
我家住19层,一般每天爬一次楼梯。回家做饭,听书,或者听一些课。
吃饭时看老友记,以前一直没机会看。中间有段时间几近痴迷,特别是第二季,一天看20集。
吃完午饭睡25分钟,或者冥想20分钟。
练习吉他1小时;然后是一些工作考试的学习计划,这部分一般年初安排得不太紧凑,临近考试就会几乎占满整个作息时间。
留了写作时间,但是很少写,唯独在写作这里,一直在拖延,什么也写不出来。
最近开始学习手语,也算多语的一部分吧,每天大概也就10分钟。
然后去跑步,或者在家里做无氧。
我专门空了一间屋子,本来是用来面壁冥想的,后来堆了些健身器材,墙都刷了黑板漆,最近写满了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印地语的字母,其实对学习没多大帮助。
晚饭过后会听会儿书,老林回来可能会聊一会天,撸会儿猫什么的。1月19号老林辞职了,下午一起去财大打了会儿篮球,然后他开车回老家。
晚间安排有睡前阅读,家里买了不少书,但都没怎么看。
后来kindle送人了,1月睡前翻的书是《浮生六记》、《聊斋志异》和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浮生六记》快看完了,其他两本很厚,每天只能看几页。小时候只知道《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到处搜集的神怪故事,没想到文采这么的好。
金克木先生的书非常棒。
1月听完了埃勒里·奎因的国名系列,以前一直没机会看。只猜对一本书的凶手和动机。最喜欢的大概是《希腊棺材之谜》和《埃及十字架之谜》。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字母系列《Y的悲剧》。这些其实都是闲书,应该少读。但我是推理和科幻迷。
虽然不乐意,社科史哲类的书其实也应该多读。
2018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乎全部作品(《死屋手记》当时的读书会员里面没有),希望今年能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全集或者《追忆似水年华》。
过年期间爸妈过来了,因为肺炎疫情,爸妈从外地来,全家都居家隔离。看了很多电影,最喜欢是《小鞋子》和《遗愿清单》。
年前在药店买的3M口罩拿回来比对了一下,是假的。现在没有口罩卖了。发小在医院上班,每天传回很多消息,也很为他们担心。最近几天小区都封了,特殊时期,我们这样的人也帮不上多大的忙,只能干着急。
家里的菜快吃完了,朋友老谭从老家回来,带来了两麻袋自家的蔬菜,真的是雪中送炭。不过没办法聚在一起,只能带着口罩互相嘱咐几句,等一切过去再相约出来打羽毛球。
就这些吧。
祝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