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顧金庸

回顧金庸

作者: 書旅 | 来源:发表于2018-11-17 02:59 被阅读12次
金庸明河版

少年時候,學業後進,成績不佳,雖喜愛閱讀,課外的那些好書,大人眼皮底下,讀來匆匆忙忙,且又偷偷摸摸,金庸武俠,能借到的,竟是每本只讀大半,後來沒有再細讀,所受影響,也不很深。金庸先生小說,傳入大陸較遲,盜版更多,中學時代,因為喜愛古典詩詞,又有梁羽生的武俠書先入為主,金書更少去摸。但金老住在香港,年高壽長,所著作品被搬上銀幕無數,年復一年,家喻戶曉,融入中國文化,成為橫跨二十,二十一世紀通俗小說的上品。北宋時期,有位「凡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詞人柳三變,路人皆知,而當今時代的海寧查先生,據說全球華人讀者上億,與之相比,真有過之而不及。

今金老去世,網絡世界,一片嘩然。書店熱賣武俠,書商肯定高興,人們卻藉此回顧緬懷。許多朋友,人到中年,便憑吊傷逝那些年少往事,感嘆一回。有人云,「天涯如故,再無江湖」,有人哭「金庸已走,青春沒了」,有人傲「千山獨行,不必相送」,亦有人忙著總結大師文學成就,文字功力,史學造詣,辦報事業,文化影響力等等,林林總總,熱熱鬧鬧。再有閒來無事者,歡喜八卦,不談作品,只愛深挖名人隱私,於是那些三段婚姻,男女情債,喪子私殤等故事,說來如同家珍,網上愛巧舌者,便分擁金鄙金兩派,老人追悼會尚未安排,似乎就要鬥將起來。

我既對金老作品不算特別熟悉,卻也不陌生,只是好奇,這樣一位對本國傳統文化深有體會,又帶給讀者精神熏陶的作者,自己創作過程,是怎樣接觸了解,並解釋屬於東方的文化。或許某日,去讀他的傳記,或重讀金庸全集之後,可以有更全面的看法。至於當下,僅就所知,寫一點個人的心得體會。

十五部小說,超過850萬字,金庸先生講故事,和白話文字的功力,毋庸置疑。他的小說,老少咸宜,且特別有中國味。坊間許多關於金庸武俠的文章書籍,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吃瓜者,教人種瓜的,應有盡有。平民愛好者好比自己,生活感言幾句也行,大教授們的學術專著也有,厚厚的一大本,其狀有如中央交響樂團,彈奏鄧麗君的歌曲,提升格調。現代華人作家,能老少通吃,享有這種類似“金學”待遇的,還真不多。

從另一方面看,通過武俠闡釋中國文化儒釋道哲學,除少數天生愛好中文,外國朋友的確很難切入。他的作品,連翻譯都難,我想西人大多無法了解。且不說花樣繁多的武功名稱,就是那些劍道圍棋,茶藝烹飪,書法繪畫,古音古詩,在名山古寺間飄出的水墨味道,也只屬於中國所有。如今海外華人裡,那些培養許多小老美的中國父母,多有希望自己後代能讀中文,更進一步懂得欣賞琴棋書畫,只是這種“小朋友快來看《射雕》啊”的嘗試,周圍朋友裡,似乎還沒有成功的。

雖為文人,金先生財商甚高。他頭腦聰明,辦報成功,社交廣泛。他的長篇小說,武俠加歷史,江湖一人,一人江湖。文字和故事構思,幾乎登峰造極,怪不得許多朋友,讀完金書,感嘆再難找到好的故事書,只能去看古龍倪匡高陽等個別幾個作者。金庸花了17年寫小說,簡單看來,其發展脈絡,至少可分三個階段,三種層次,《射雕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和《鹿鼎記》,是這三個層次的代表。貫穿於作品中,是作者對中華文化影響最大的儒釋道三教哲學,並包括些法家墨家思想的理解。

1955年,金庸先生開始寫《書劍》,兩年後所寫的《射雕》,很快超越其他武俠同流,才華格局,繼往開來,奠定了宗師地位,不能不說,他是一顆閃亮的大星。那段時期,他探討儒家仁義道德,塑造的也是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的儒家仁俠形象。從陳家洛到袁承志到胡斐,基本上強調為國為民的入世精神,和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孔孟思想。在59年寫的《神鵰》裡,以郭靖為代表的俠義,“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到達頂峰。這第一個層次,當時他是31-35歲。

59年所寫《神鵰》,和61年寫的《倚天》裡,金庸先生借楊過反叛,很快拋離儒家思想,並開始深挖世間男女,情為何物的主題,逐漸從家國大義,進入人性分析。讀者看完過於完美的郭靖形象,再思考以楊過小龍女為主的愛情哲學,明顯能感到他的寫作能力和思想境界,有了突破。倪匡甚至把《神鵰》的排名,遠遠放在《射雕》之上。五四運動以來的民國文人,對於儒家思想的反思,對金先生的影響肯定很大,但不知在寫《射雕》之前,金先生是否就已經計劃這個由儒至釋道的過程?

1953年,金先生經歷人生第一次婚姻失敗,從56年起,進入第二次婚姻,頭尾大約二十年。在他三十到四十歲的人生裡,對情愛的認識,濃墨重彩,洋洋灑灑反映在書裡。如今影視娛樂,最喜歡拍攝的,多是這個題材。

這段婚姻,帶給金庸先生四個孩子。他的大女兒叫查傳詩,貌美聰穎,據傳五歲那年,曾因高燒,為醫生打了一針慶大霉素,導致雙耳失聰。父親喊她“小聾女”,那《神鵰俠侶》中的小龍女一名,其音相和,馬上想到作者的動機。多年前讀《神鵰》之時,總覺得作者塑造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不像僅以過往戀人為藍本,而更有些全心付出,像愛女之父的心血,如今了解,金先生情牽夏夢,但只有加上愛女之情,才真正能將之付諸紙上,小龍女,幾乎是他作品中,最優秀的角色。

63年,接近四十的金庸先生開始寫《天龍八部》,這幾乎是他企圖參透佛學思想的個人努力。書名取自佛教用語,以八種神道精怪來喻示書中受凡世慾望之苦的現世人物。無嗔無優,聚散寂寥主題下,反思的是人性慾望在滿足之前,獲得之後的無盡苦痛,並解決方案。

與他同患難的二任妻子朱玫,據說性格剛強,是精明能幹的事業型女性,對工作非常認真固執。夫妻兩人在《明報》事業起步階段,同心協力,艱苦打拼,但兩人對事業的看法和個性,似乎有所不同,時常因為工作而吵架。若是如此,不難理解,比妻子大11歲,性格外柔內剛的金庸,在那二十年的婚姻裡,如何處理人生中,婚姻在事業上所扮演的角色,這樣的哲學問題,想必常常思考。他曾坦言,自己性格最像《倚天屠龍》中的張無忌,真是誠實之言,而當時的太太,可能就如趙敏郡主一般,令他有些害怕吧。後來比他年幼29歲的第三任妻子,如若不是像小昭,雙兒那樣的性格,兩人怎能相伴到老?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難。小說中,郭靖,楊過功成名就,婚後的生活真正如何?現實社會裡的作者生平,能帶給人的,真只有一聲嘆息。和二任太太有了四個孩子的金庸先生,在明報事業開創路上,更是艱辛。若說他的第二次婚姻起於共苦同患難,同甘之樂,卻是他未能守住。好不容易熬到事業成功,婚姻上的裂痕,逐漸變得明顯,愛子因情傷而在異國自殺,基本上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倚天》書裡,大都街頭小酒館,趙敏與張無忌有三次相會的故事,不知所寫之時,是否意料到了,或已在自己第三次婚姻邊緣掙扎。美國歌手Lobo(Kent Lavoie)有首老歌,How Can I Tell Her,73年寫的,描述的似乎是這種心情。

很明顯,深受佛家思想影響的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俯瞰芸芸眾生,所塑造的人物,冥冥之中,每一位都是無法得到生命中所求所愛之人。從段譽,喬峰,虛竹,到慕容复,王語嫣,蕭遠山,慕容博,段正淳,從阿朱阿紫遊坦之,到逍遙派,四惡人,段正淳的情人們,或為報仇雪恨,或為家國事業,或為絕世武功,江湖名望,或為鍾情愛意,如陳世驤所言,“無人不冤,有情皆孽“。貪嗔痴的執念與慾望,苦由愛欲生,終無解脫。

作者在四十歲時所寫的這本浸透佛家思想的作品,基本上定下了個人一生信仰的根基。我所好奇的是,在這個年紀,他是自我悟出,還是經由外界友朋介紹而接觸佛學的。或許,父親被殺,兒子自殺的生命經歷裡,悲天憐人的個人性格,也扮演了很大成分。

四十多歲的金庸,寫了人生中兩本巨著,其一是63年的《天龍八部》,其二,便是67年的《笑傲江湖》(注1),這兩本書,和其他多本,都是在《明報》上連載,但對於作者來說,又像一佛一道的哲學宣言。從《書劍》,《碧血劍》(1955-56)開始,到寫完《射雕》三部曲(1957-1961),再到寫完《天龍/笑傲》(1963-1968),金庸先生作品的進步,大約跳了兩個台階。

(注1,金先生大多作品開始時間都已確認,成書時間待確證,這裡以起始時間為準)

當時大陸,已是紅旗飄飄,文化之命根正被革去,儒釋道耶,三教九流,知識分子,均遭大難。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中,道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的思想,金庸在之前的幾本小說裡,已有描述,只是未成主流。比如《射雕》三部曲裡的全真教,《九陰真經》,古墓派道家修為,楊過的反叛(儒家),張三豐的武功道理等。在《笑傲江湖》這本書裡,顯然作者想塑造的,是一個比楊過個性更接近道家率性無為,冲淡不偽,从心不逾矩的人物。

風清揚,令狐衝,任盈盈,衝虛道長,這些人物的名字,華山諸峰,獨孤九劍大武無招的劍理,也隱含了中國道家講求“衝盈“的道理。衝虛之義,無為無思,轻形而重神,引用《道德經》第45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之義,正如天龍八部取自佛經《法華經 - 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岸龍女成佛。“,這兩部長篇小說,正是這段時期,作者對佛法道教兩種思想的最終思考。

寫完《笑傲江湖》,金庸先生接近45歲。對儒家入世哲學的總結反思,對佛家道家出世不爭信仰的理解體會,更通過個人事業婚姻而實踐。最後在69-72間寫成《鹿鼎記》,70年發表《越女劍》,到72年完成自己所有小說並修訂。

《鹿鼎記》是作者努力攀登的最後一個台階,卻也是決心親手打碎之前辛苦建立的精神大廈的行動。金老自言其一生,”看透人性,卻無法掌握生命”,至此,所尋覓的人生終極理想與歸宿,終於停步在超越人性,救贖與永恆盼望的大門之前。

有人算過,金先生筆下洋洋灑灑構建的那個龐大的江湖世界裡,一共點綴描寫了一千四百多個人物,就像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創造的721個人物,或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裡描繪的550多(一說815)人一樣,是作者殫精竭慮為這個時代描畫出的芸芸眾生圖。

無可否認,自古到今,人類無法脫離自身的愛慾,並與生俱來的自私,其狀可嘆可憐。在金老筆下,由《倚天屠龍》中明教眾人之口唱出:“憐我世人,憂患實多”,由胡斐,圓性,覺遠大師(引用『妙色王求法偈』)所念:“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正與保羅《羅馬書》八章所言,“一切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不謀而合。

至此,對華人文化影響較大的儒釋道耶,四種思想,金先生已經表述了前三種(當然還包括法家墨家等)。我曾經好奇猜測,81歲仍鍥而不捨,求學於英國劍橋大學的學者金庸,在晚年是如何理解表述,影響西方並整個世界的基督信仰,可惜坊間書籍採訪,並未能夠為我揭開他在這方面的思考點滴,這與另兩位華人大師胡適,林語堂所留下的信仰自述相比,實在是作為讀者的我的遺憾。亦或許早已有這方面的書籍,比如《金庸與池田大作談論錄》,只好留待未來細讀。

1969年,就是我出生的那年,金庸先生通過文學創作,在小說裡所思考,探索的,已上升到對於生命哲學裡,如何面對人性局限,並解決之道的終極問題。開始寫《鹿鼎記》之前,45歲的他,也走到耶佛兩種對立思想信仰,分道揚鑣的十字路口。

好的文學作品,多是寫故事,寫俠義,寫人性,寫救贖,層次台階第升。如今,金先生所熟悉所描述的東方哲學,也不得不面對基督教罪與救贖觀念的挑戰。是慾望取捨,四大皆空的了悟,如佛偈下半闋所云:“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還是保羅繼續所寫的:“並非自己願意,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八章20-21節),非此即彼。逃離,或信而接納?出世,或入世?靠己冥想悟道,或靠救贖主聖靈恩賜?人所思考的出發點,常常起於對“射箭達不到中心”的“罪性”定義的看法。

浩瀚東方文化裡,鑠古切今的才華智士無數,無奈中華文字裡,所言“罪”一字,確實不能涵括希伯來文化中Sin/Crime,字不達意,今人只能以“罪性/罪行”二詞分開表明。只這一字,便誤人無數。《聖經》裡上帝,原是要人人都成聖人,不可靠自己修煉。所信者,自然無可奈何,只能在同意與否之間,選擇一個答案。在此之前,關於人世間現狀的分析,釋道兩家,與基督教信仰,卻是十分相似。無罪便無救贖,所區分的關鍵,還在救贖觀的認識。至於持“我好好的,何來救贖“者,倒是可以從金庸小說中,思考悲天憐人的悲憐,到底是何含義。今想耶穌背十架往髑髏地被處死之時,有許多百姓跟隨,內中有好些婦女,為祂號咷痛哭。“耶穌轉身對他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其中含義,正是悲憐天下蒼生的一句。這樣的大俠,多希望有文學作品塑造。

《鹿鼎記》一書,人稱金先生造詣之頂峰,很多年前,自己只零星讀過,如今不敢多評。韋小寶的人物形象,倒是與之前幾任英雄大異,他既無郭大俠的家國大義偉光正,更非豪邁威武北喬峰般灑脫(江南小混與北方大漢性格的確不同),既不瀟灑飄逸般令狐衝,也非黯然銷魂般楊過,當然更不像逍遙無欲,浮雲輕拋型的段譽虛竹張無忌。愛他者甚夸平實不假,EQ高超,不愛者則鄙視其油滑厚黑的官場之道。至於七個美女老婆,女性主義者看來真是要七竅生煙了。倪匡在金庸人物榜裡,豎起大拇指稱韋小寶為絕頂人物,甚至認為,很難有男人有韋小寶七分之一可愛,那做小寶的七個妻子之一,“就比別的女人幸福快樂得多“,當然是基於“幸福快樂才是人生要追求的目標”這個觀念了。如此看來,段正淳與韋小寶,渣或不渣,只能隨讀者自判。我只能說,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後現代壓過現代,娛樂至上的時代,金老既是先知先覺,又是不服不行。

除了家國歷史,人生百態,金先生書裏寫情,幾處令人感動。喬峰雨夜錯擊阿朱,楊過苦等十六年赴斷腸崖不見小龍女,又如小昭遠赴波斯之前,最後一次服侍張無忌,世間情為何物,讀來令人心疼。然而說到愛情,東方西方人卻無異。兩人同行,一生情感,若只靠自身不求於神,實難恒持其心所願。試想喬峰阿朱,楊過龍女,亦或無忌小昭,若結髮百年,情形如何,作者未必敢於下筆。西方童話裏,王子公主,幾經磨難,九死一生,作者也只能祝福Happy Ever After,至於真實人生考驗,曲終人散,才剛開始。如此看來,宇宙人類,自身問題,了解還在解決之先。

金先生晚年,潛心向佛,進而深研梵文,令我想到晚年信耶穌的梁羽生,有篇文章談及兩位作家,不同的人生哲學,書中書外,爭或不争,無為有為,人物生活的積極消極之對比,頗為有趣,讀來暗自思考。

金先生及老,所選擇的必為開悟之道,這種人生信仰,也在其文字中見倪端。自己作品,多次修改,獲得劍橋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後,81歲仍不斷爭取“升學”,幾經努力,終於註冊成功,次年完成“初唐皇位繼承制度”碩士論文。2007年五月被授哲學碩士。其後繼續深造,去世之前八年,86歲獲得劍橋哲學博士,聖約翰學院榮譽院士。雖然其中與唐史專家David McMullen教授合作,每週兩次校外授課求學獲位之方,也有爭議,但老人家對學問孜孜不倦的不捨追求精神,贏得人們尊敬。

以上就是我對這位大家的一點認識感悟。

徑幽軒,書旅
2018年11月

寫作本文之際,參考了網上一些金庸評論文章,印象比較深的有以下幾篇,現列出致謝:

• 世间再无英雄 - 写在金庸离世之后(境界君)
• 你可能没读懂的金庸文学伟业(六神磊磊)
• 金庸小说思想之流变
• 金庸教给余英时一些什么思想(刘国重)
• 没有“开山立寨”的梁羽生,就没有新派武侠的“真命天子”金庸(肖灿武侠)
• 80岁金庸与“剑桥大学博士”的二三事(英僑網)

相关文章

  • 回顧金庸

    少年時候,學業後進,成績不佳,雖喜愛閱讀,課外的那些好書,大人眼皮底下,讀來匆匆忙忙,且又偷偷摸摸,金庸武俠,能借...

  • 2016回顧

    2016的人生黑天鵝 1、英鎊閃崩,一切歸零。 2、溝通不良,三劍客各奔東西。 3、沒有遠見,導致風險發生時,立刻...

  • 回顧篇

    我突然寫作屬於自己的經歷對時間感慨的回顧篇,因為我所經歷從2014年至2020年的心情都是複雜,然而2020年快要...

  • 2018年回顧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回顧過去一年,我有很多的喜悅想跟朋友們分享。 自從加入了WM區域的團隊之後,得到得老闆A...

  • 2018年回顧

    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回顧過去一年,我有很多的喜悅想跟朋友們分享。 自從加入了WM區域的團隊之後,得到得老闆A...

  • 回顧2016,朝向2017

    今年年初制定的目標是年底之前通過證券從業資格的考試,通過CFA一級的考試,到瑞士銀行工作,繼續練習英語口語,看英語...

  • 2020.06.07 一週回顧

    週一 06.01 儿童節,早上游水。 週二 06.02 早上游水,正常上班。 週三 06.03 泰國女王生日,放假...

  • 告別2018回顧2019

    告別2018回顧2019 依照慣例,年底回顧自己2018夢想版執行狀況。 今年,給自己打89分。 怎麼打分呢? 依...

  • 「吃」出另一種可能

    2018/12/14 顧問小學堂日誌|37 PM-Claire 這一週的顧問回顧會議,我們用一個比較特別的方式進行...

  • 2014 過得不是很好的一年

    年底了,看到有些簡書朋友在做2014年的回顧,本也想做點回顧的,最先體認到的居然是,「這一年我過得不是很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顧金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fb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