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化片言之766
更正:昨片言里提及的丁建民老太,应为周建民。是我记忆有误,致歉。
丁弘交往的南通文友中,有几位颇具传奇色彩~
南通大学教授徐景熙。他的堂兄徐景贤,文革中声名赫赫,四人帮在上海的代理人。
1965年,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由此拉开文革序幕。没想到,最先站出来质疑此文的,竟是大学刚刚毕业的徐景煕,发表在12.22的《光明日报》上。这一不请自来的“商榷”,让他成了“小吴晗”,颠沛流离,受尽磨难。直到改革开放,才迎来了人生的新天地。
杨者圣,一位颇有影响的传记作家。
早在二三十年前,他就写了一系列国民党政要的传记文学:《宋子文》《陈立夫》《陈布雷》《戴笠》……数量之大,令人称奇,而且文笔生动传神,充分展示了那个年代的风云际会。
祖丁远,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最为人熟知的,还是他的杂文。九十年代,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第一把手谁来管》,矛头直指地方领导,一时成为南通的爆炸性新闻。
此后,他投入大量精力采访毛泽东的身边工作人员,连续评说亿万稿酬问题,堪称胆大包天。所幸言之有理有据,证据充分,并没有人借此发难。
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社会脊梁》,更是广获好评。
沙白,曾经名动全国诗坛。
文革前,他写江南农村的诗,每一首都似滴着晨露的花蕾。几乎每个文学青年都会背几首:“水乡的路,水云铺,进进出出一把橹。欲找人,稻花深处,一步步,踏停蛙鼓……”
文革之后,隐居沉默多年的他忽然抛出一首《大江东去》,豪情奔涌,壮怀激荡。连熟识他的人们都难以相信:性情温润善良、说话也有些腼腆的沙白,向以二八少女唱晓风残月的风格见长,怎么一下子发出这关西大汉立马横刀的铿锵之声了?
丁弘评价:“沙白”这俩字,本身就是一首短诗,也是一个超然脱俗的谜。
摘自拙作《青山晚霞红》
2018.9.21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