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黑塞的《悉达多》有感一

读黑塞的《悉达多》有感一

作者: 蓁蓁_70af | 来源:发表于2023-03-18 20:50 被阅读0次

德国的赫尔曼.黑塞的小说《悉达多》分上下两部分。写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民众寻找内心信仰的过程。上部于1920年完成,他献给的是法国的作家罗曼.罗兰,因为他们共同的敌人是战争。下部1922年截稿,献给他在日本的表弟威廉.贡德尔特。因为他表弟把“东方”介绍给了黑塞,让他感受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

书中的“悉达多”并非佛陀乔达摩.悉达多。是一个与佛陀同时代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婆罗门家庭,他父亲给他做的规划是:长大后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婆罗门。但悉达多内心并不快乐,他心里有很多疑惑,觉得自己每天修习的这些方法都没办法使的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安宁。

所以,有一天,他看到一群行走的沙门(出家人),悉达多就和自己的朋友枸嫔驼讲:“我准备要离开。”他希望通过出家的方式来找到内心真正的安宁。

在出走的那段时间里,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是从没烹调过的饭。他禁食15天、禁食28天;遇到女人,目光冷淡;穿过城邑,见那些衣着华丽的人,他会一撇嘴唇,表示轻蔑…世间皆苦,生命即是烦恼。

在此时,悉达多面前只有一个目标:进入空境,让渴望、追求、梦想、欢乐和痛苦统统成为空。

可有一天,悉达多跟枸嫔驼说,自己打算离开沙门的队伍,因为他觉得这些修行方法并没有给他带来内心的宁静。他会问自己:“禅定是什么?脱离了肉体又是什么?断食是什么?屏住呼吸是什么?那是要自我逃避,只是暂时脱离自我存在的苦恼,只是对治疗苦痛和人生意义的暂时麻醉而已。同样的逃避,同样的短暂麻醉,一个赶牛的人在客栈里只要喝上几碗米酒或椰奶酒,也能达到。之后他就会找到暂时的麻醉,不再感到自我的存在,不再感到人生之苦。”

后来他遇到了佛陀,听完佛陀讲的教义,在听这个教义过程中,他发现佛陀的讲法中有一个小小的裂痕: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非常清楚,就是自己“无一法可说”——我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什么也没说。为什么呢?因为“法”只是一种体验,这种体验的完整性只要通过语言表达就一定是错的。就像老子讲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道理。一旦你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内心拥有的智慧和体验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已经错了。

这使的悉达多没法接受自己跟着佛陀所讲的法修行。

悉达多认识到,没有人能经由教义而获得解脱。这也是他要继续游历的原因了,并非是要去寻找另外的更好的教义,而是要离开一切教义和导师,独自达到自己的目标。

悉达多决定自己去体验醒悟过后的人生,去思考悉达多自己到底是谁?有什么样的特征?——他决定要跟自己相处,了解真正的自己是谁?

相关文章

  • 读黑塞《悉达多》有感

    被找到的喇嘛的转世神通也许是可悲的。在童心未泯的年纪便被剥夺了孩童应有的快乐,深藏于高山庙宇之中日夜穷经,听寒风,...

  • 悉达多

    黑塞 悉达多

  • 读黑塞的《悉达多》

    今天终于读完了我第一本微信书----《悉达多》,也是同学的赠送,让我第一次接触到微信书,在此,也谢谢同学给我的微信...

  • 追求日月星辰的广阔无垠,也享受孤独寂寥的天长日久——读黑塞《荒原

    最近读的书自我感觉有点深刻,从黑塞的《悉达多》到纳博科夫的《庶出的标志》,再到黑塞的《荒原狼》。 《悉达多》还好,...

  • 悉达多 - 黑塞

    一周目 2017.2 第一部 1 婆罗门之子 1.1 悉达多(名意为“一切义成”)始于俗世的富盈状态,他人(包括似...

  • 《悉达多》黑塞

    前言 最近终于看了心仪已久的《悉达多》,先说读后感受:这很可能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了,五星推荐。黑塞对东方哲...

  • 《悉达多》--黑塞

    一切皆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于我。 我通过我的灵...

  • 悉达多|黑塞

  • 黑塞 | 《悉达多》

    悉达多道:“可敬的人,我该对你说什么?说你探求过多?还是说你的探求并无所获?” “怎么?”乔文达问。 “一个探求之...

  • 黑塞 悉达多

    “我听便灵魂与肉体的安排,去经历罪孽,追逐肉欲和财富,去贪慕虚荣,以陷入最羞耻的绝望,以学会放弃挣扎,学会热爱世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黑塞的《悉达多》有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hz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