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费曼学习法之水封瓶的培训

费曼学习法之水封瓶的培训

作者: 双儿成长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3-28 13:27 被阅读0次

费漫学习法,这个高效学习法,你听过吗?我是很早就听说过了,但是这次才算真正开始践行落地,我把它应用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带着我的小师妹们一起来践行,下面让我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费曼学习法的践行经验吧

费曼学习法 学习合影,收获满满

一.确立目标

在开始培训水封瓶之前,就确定好要具体要学习什么知识和技能,并且真正地理解学习它的必要性

必须掌握水封瓶的原理、组成、安装及临床遇到的突发事件如何处理?

二.理解知识

对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概念等进行分类、解构和对比,系统的理解这些内容,存优去劣,将我们需要的知识筛选出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经过筛选和重构后,水封瓶的组成、安装、水封瓶的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深入学习

水封瓶临床最常用的是三腔的水封瓶,分别是集液腔、水封腔、调压腔,如下图

三腔水封瓶

我们先从第一个积液腔开始学习(积液瓶),用来引流胸水,积液瓶位置低于引流管口的位置,利用重力原理也能引流出液体,平时用引流袋也能代替它

第二个瓶是水封腔,用来引流气体出来的,水封管为什么要查到水里1-2㎝呢?患者呼气时胸膜腔内正压,只要高于体外大气压1-2cmH20就可以将气体排除,另外一个原因是隔绝空气,不要让大气进入胸腔,形成开放性气胸,水封管低于1cm容易瓶身倾斜,空气进入;插入水里面太深,越深意味着胸膜腔内气体要克服越高的水压才能排出来,不利于排气。

第三个腔是调压腔,这个调压腔存在具有重大的意义,就像我们高压锅的限压阀一样,确保调压腔里面的负压不会过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气体排出、加快胸膜破口的愈合,太大的负压,极端的情况下容易把肺都吸出来,如果我们不希望调压腔里面的负压超过-15cmH2O(-1.47kpa,)那么调压腔末端埋入水中就不要超过15cm,如果超过-15cmH20,那么空气就会从调压管进入,缓冲了负压腔内的负压,保持了负压腔里面的负压都不可能超过-15cmH20。这个负压传导给胸膜腔时,也是安全的,既能够促进胸膜腔气体的排出,又不至于损伤肺组织。

第三个瓶是调压瓶(负压瓶),当气胸经水封瓶引流后胸膜破口仍未愈合时,需要加快气体的引流,那么就可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如果没加负压吸引装置(只有前面两个瓶),气体出来就完全靠胸膜腔正压往外推,一旦加了负压吸引装置,就对胸腔内气体有一个往外拉的力,这一推一拉,更有利于气体排出,有利于气胸破口的愈合。如图:

调压瓶的存在,就是为了安全。调压瓶的盖子上有三个口,左边口(5号管)接水封瓶,右边口(7号管)接负压吸引机,中间口则接压力调节管(6号管),调压瓶的压力调节管就好比高压锅的限压阀。当我们用负压吸引机时,如果吸引机形成的负压过大,而又没有压力调节管时,那么这个过大的负压直接传递到胸腔,极端情况下是可能造成肺脏组织破坏的。而如果我们有压力调节管(一端在水下8-12 cm,另一端直通大气),那就高枕无忧了。因为一旦调节的负压过大(这个时有发生,绝大多数医务人员都不知道合适的负压是多少,即便知道,也有可能人为出错),超出了我们设定的8-12 cm水柱的压力时,空气就会从压力调节管进来,缓冲调压瓶里面的压力,那么胸腔承受的负压就不会超过预设值。为什么是8-12 cm水柱?因为这个时候负压效果已经很明显,而且很安全。

二、负压腔的液体应该加多少?

当经水封瓶引流后胸膜破口仍未愈合,1周以后水封瓶中仍持续有气泡逸出,那就考虑加用负压吸引装置了。这时候就需要用到第三个腔了(负压腔,或者叫调压腔)。

持续负压吸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气体排出、加快胸膜破口愈合。

太大的负压,极端情况下有可能把肺脏都吸出来,想象一下我们把一个吸尘机对着胸膜破口吸,这是有危险的;太小的负压,又达不到负压吸引的效果。那多少负压才合适呢?

《协和呼吸病学》第2版这样描述:一般用 -0.29到-1.37kPa(-3到-14cmH2O),采用特制的负压吸引装置(带负压表的气胸箱或者负压吸引器)连接于水封瓶的出气管上。

这样就可以实施负压吸引了,而且这个压力范围比较合适。

但不是所有科室都有这个特制的负压吸引装置的,我们常见的负压装置都是普通的吸引器,但因为负压过大,抽气过快,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甚至发生复张性肺水肿。为了使负压不超过-1.47kPa(-15cmH2O),我们需要这样的一根调压管(如上图)。

负压腔中的调压管,就好像高压锅的限压阀一样,防止锅内压力过高。高压锅内是正压。而调压腔里面是负压。

如果我们不希望负压腔里面的负压超过-15cmH20(-1.47kPa),那调压管末端埋入水中就不要超过15cm。一旦我们给的负压很大,超过了-15cmH2O,那么空气就会从调压管进入(这是中学物理知识),缓冲了负压腔内的负压,保持了负压腔内的负压不会超过-15cmH2O。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调压管的深度是15cm,那么不管我们给的负压有多大,负压腔里面的负压都不可能超过-15cmH2O。这个负压传导给胸膜腔时,也是安全的,既能够促进胸膜腔气体排出,又不至于损伤肺组织。

我们再来看看《内科学》(第九版)教材描述的:用低负压可调节吸引机,如吸引机发生的负压过大,可用调压瓶来调节,一般负压为-10到-20cmH2O,如果负压超过设置值,空气会从压力调节管进入调压瓶,因此胸腔所承受的吸引负压不会超过设置值(-10到-20cmH2O)。

《实用内科学》(第14版):调整调压管入水深度以维持吸引负压在-0.49到-1.76kPa(-5到-18cmH2O)为宜。

这三本比较权威的专著给出的数字不大一样,其实都差不多,我们可以这样对比来看看:

所以,我们平时把调压管埋入水中8-12cm是比较合适的。

这样一来,水封管埋入多深、调压管埋入多深都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根据的。


三.输出检验学习效果

教是最好的学

在给师妹们分享时,组装及相关注意事项,都可以分享的很清晰,但是水封瓶临床中水位在0刻度,但是书中是1-3cm,这个点自己还不太清晰,还要继续探寻,第三个调压瓶8-12cm的水位是安全监测负压值得范围,再深入讲解,自己也不太清晰了,通过传授的方式来检验我自己的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个很好的方法。

四.反思回顾

通过回顾和反思,从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无法简单解释之处,记录下来,回到第二步,查看资料来源,弥补薄弱的知识点,或者修正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知识点,直到可以进行再一次的输出。

在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水封瓶的的水封瓶插入水中是1~2cm,但是临床中是在0的水位线,显示刻度是5㎝,这个需要继续学习和探寻的

调压瓶的8~12cm理解的不够深刻,还要巩固

五.简化

重复上面的步骤,不断地简化和吸收,直到这些知识内化为你的知识体系,能够为我所用。内化是一切学习的终极目的。如果不能将知识成功地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学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费曼学习法之水封瓶的培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qiy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