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律
明宗不明教,好像野人笑。了知修习佛道的目标,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可是,教法不闻思,如何才能相对清静准确地护持佛教的教理教义?
释迦文佛,住世80载,开演大小乘教法49年,其中22年时间,演说般若空性法门,主要集中在600卷的《大般若经》里面。这部宽广的经典,在唐代,由玄奘大师翻译成了汉语,收录在大藏经里面,至今可供人阅诵。
“缘起无自性,一切法无生”,是趣入大乘佛法的基本见解。当然,佛陀住世之时。对机说法,况且要讲解22年,众弟子勇猛精进,况且难解深意,今天凡俗的人们,如何才能得到佛法的甘露?
大乘佛法主要分为两大范畴,一者以龙树菩萨为代表的“中观宗”,属于大乘“空宗”;一者以弥勒菩萨为代表的“唯识宗”,属于大乘“有宗”。中观和唯识,并称为大乘佛法的两大车轨。
中国古代,有两位著名的翻译家,分别继承了两大宗派的论典,前者是鸠摩罗什大师,后者就是玄奘大师。这二位高僧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译师。不管,修习“中观宗”的论典《中论》《中观四百论》等,还是,专研“唯识宗”的大论《成唯识论》《弥勒五论》等,不执着于事物的表相,才算起步上路。
明教不明宗,如水入竹筒。
不论,小乘佛法的安立名言,还是,大乘佛法的开显空性见解和光明藏性,都是需要个人回光反照,照己则得,觅人则失,明代高僧莲池大师的教诫,明了。民国弘一大师,近世南怀瑾先生,一苦行僧,一大居士;一严肃,一风趣;—重光律学,一振翮禅门;一花枝孤寂,一自在超拔,可谓“丹青群雄写,图画天地奇”,都是贯通三藏大觉照的丈夫。
佛经与论典,究竟之禅,基础之律,都是为了对治凡夫俗子内心的烦恼,所以,字字句句,都是修学者的行动指南,辨别南北,才知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