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有课的时候才上讲台嚎几嗓子。家在离学校两站路的地方,骑着电单车哧溜三分钟就到家了。吃饭、冲凉、有一堆爱看的书等着时间去消化,如果按照懒惰的性子,基本是没有运动时间的。但,人生在世,唯读书和运动不可辜负。所以,只要天晴,早或者晚,需得去小区旁边的公园跑上几圈。
去的回数多了,就发现公园的每一个区域都有固定的人在做确定的运动,很是有趣。
我总是从进口处逆时针开始跑的。开始的这条小道两侧铺满了鹅卵石,常常有年轻的父母或者年迈的爹爹婆婆领着娃娃在上面练习走路或骑车。
蹒跚学步旁边的长廊是聊天休息的好地方,也有婆婆们抱着小孙子在那里晒太阳,今天还看到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小女儿背对着太阳在玩手影的游戏。
婴儿晒太阳补钙从长廊穿过去,有一片矮草,里面铺着一截一截的石板供人踩踏,那种饱受诟病的石板路,被人说:一节节踩太娘炮,两节节踩又扯了裆的石板路。慢慢踩了过去,抬头我总是能看到一位中年男人在围着一棵树打转,抬着两只手作出出招的样子,一圈圈转,我去时他已经在转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离开时他还在转,永远都在,他是什么时候看上这棵树和它杠上的,我无从得知。
围着一棵树打转的男人在树的后面有一个穿汗衫的男人,他正在连接电线插头,我觉得他是一个雷锋式的好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在这一隅摆摊设点吸引大妈大爷来跳广场舞。他每天用一辆平板小车拉来音响、小板凳、挂钟和饮用水之类的,免费提供给来跳广场舞的人。他有时候就坐在那里看着,有时候教人家跳,他身材很好、跳得很专业,我猜他是有专业功底的,闲赋后就致力于推广舞蹈健身了。
广场舞设备每天来跳广场舞的人并不统一,人数也时多时少,但每次都有一个领舞的大妈,就是跳得比较熟练的一个人。这其中有一个爷爷引起了我的兴趣,他是唯一的男性,他很老,老得颤颤巍巍,但他每天很准时,早上八点,出现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永远都站在最右侧那块地方。
最右侧的老爷爷是广场舞忠粉这位老爷爷起得未必晚,以他的行动速度我估计他得六点左右起来,因为我知道他是从比较远的地方来的,起码在三站路以外的地方。我最初一直以为他住在公园旁边的小区,直到我有一次载着儿子骑了两条街去学校,在一个红绿灯路口看到这位老爷爷正慌里慌张过斑马线,所以,他应该住在离公园三站路以外的地方。每天来公园跟着老太太们扭一下应该成了他生活中的唯一乐趣,一种信念,一种和这个世界非常重要的联系。
广东人爱踢毽子,一个毽子踢起来之后,男女老幼谁有兴趣都可以围过来踢上一脚,体现了一种合作的乐趣。
踢毽子的右侧,一座废旧工业塔的下面,聚集了三四个武术爱好者,他们有时候打太极,或者耍三截棒,有时候还有红缨枪,像模像样。没什么人的时候,就有人击打一棵树练铁砂掌。
压腿的武术爱好者在小拱桥的右侧有一栋古色古香的房子,这个公园据说是民国时期一名官员的私宅,那房子原为居所,现在是爱国教育基地,房子前有一个加了围栏的大平台。这大平台每天早上被一个播放健身操的大姐占领着。那健身操像是儿童的操,都是甩胳膊踢腿弯腰下蹲的,反反复复,毫无技术含量,只能算是活络筋骨的,对消脂毫无意义。因为简单喜庆,迅速聚集起一群路过的大妈,也有一些做了高强度训练的大老爷们儿排在后面甩,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甩甩操乒乓球爱好者们在噪音监控设备后面围了一块地,支了两台球桌,影影绰绰、声势浩大的样子。那一片还有许多小路,自从有同事告诉我在我们这一片的植物中有不友好的动物出没,我就不敢随便去小路上乱窜了。
乒乓球️台上的酣战往前花架样的廊下有木质座椅,是娃娃们聚首的地方。每天清晨或黄昏,爷爷奶奶用推车推着两岁左右的娃娃过来,我看见有一个小男孩前一秒还在椅子里面愁眉不展准备跟自己的奶奶发脾气的,一抬头看见有小姑娘在廊下玩耍,他一骨碌从推车里面爬出来,踱着步过去,脸上带着讪讪的笑容,求加入。
因为假期,娃娃们都缠着父母睡懒觉吧早上八点之后,太阳的光芒越过旧宅子的屋顶,照在喷泉上,于是可以看到彩虹。
喷泉中的彩虹唐,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指出“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人工彩虹,这比西方国家早了600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