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应该是我们最早知道的关于分享、共享的故事,小时候在大人眼里,孔融那样的孩纸最受欢迎,他不仅能想着自己还能想着别人,所谓不自私的人。
再大些,关于share就更多些,不用在良道的共享作业、代签家长姓名,常有的零食、借穿校服、自行车捎好友回家……不知何时起,这种最简单的分享成就了市场经济中的共享模式。
比如单纯地处理自己的闲置物品,这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次大型社交场合,将带不走的书本、爱好、生活传承给师弟师妹们,犹如一次衣钵的传承,最终物尽其用,或许交得一段管鲍之交、琴瑟和鸣。
比如顺风车,买车容易养车难,作为有车一族中的新新人类,都有一段难言的苦楚,开车上下班意味着停车费+油费+停车费,对于排量小的车,或许统共大概三十上下,一个月就得一千来块,有那么一拨人,想了个好办法——共享&分担,其名曰顺风车,上班路上带一个,下班路上带一个,假如人固定了,指不定能成就一段良缘(友情/爱情),此为后话,却很可期。
比如共享单车、充电宝、伞,车不会谁都有,伞也可能经常忘,突然有一天解放你上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突然的瓢泼大雨也有抵御的雨伞,此法甚妙甚妙。
人类作为最大的群居动物,share成为我们跟他人建立良好互动的较优方式,也是让他人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我们不都是孔融,也愿意在一定的时候给他人分出那个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