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及世界经济会怎么样呢?
如果没有美国咄咄逼人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即世界经济又会怎么样呢?
何帆及他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在2017年及以前,也就是上述两种情况尚未出现时,对中国的经济新周期、中国经济如何转型及全球货币政策、全球经济新格局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给出了预判及应对措施。
2017年中国经济开局良好,学界一部分人即认为中国经济已经从“新常态”转入了“新周期”,可能会进入一轮较为强劲的经济复苏期。但作者认为这种判断过于草率,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并未出现根本的改变,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新常态”下,政府要想保增长,手段之一是传统的“强刺激”,但强刺激这针兴奋剂的副作用很大,且一次比一次严重。况且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投资拉动,相对于中国经济这个大块头来说,刺激GDP增长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不明显了。
第二个手段是“强改革”。这是作者强烈提倡的应对策略。
所谓“强改革”就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放能够切实改善民生、增强人民“获得感”的服务业,如医疗、教育、养老、通信等;以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等等。这些改革将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从根本上提振市场信心并激发市场活力。
站在四年后的今天来看,中国政府也确实实行了谨慎刺激、强势改革的应对策略。
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出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作者梳理出了“十三五”期间八个不可不察的慢变量。
第一是中国经济的规模将成为全球第一。但作者担忧的是,2010年第2季度中国GDP超过了日本,第3季度就发生了“钓鱼岛事件”,中日从此摩擦不断。那中国准备成为全球第一的时候,美国会有何反应呢?我们现在已经有答案了:美国全力阻击,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
第二是中国将于20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深水区,养老、医疗、社保、交通等问题将日益突出。
第三是性别失衡加剧。到2020年将有2,000万男性找不到老婆,而这些人大多是没有工作、没有房子的一无所有者,如果再没有老婆,绝望的2,000万人会引发怎样的社会问题呢?
第四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只有约6%的孩子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其余部分初中左右就进入劳动力市场了。这部分孩子不认识农村,也不属于城市,他们同样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
第五是“白领”将成为“灰领”。清华的干不过蓝翔的笑话将成为现实。
第六是上层中产阶级崛起。这个群体的崛起除了增加市场购买力以外,也将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
第七是消费结构转型。即由房子、车子这些硬件,向服务、教育、医疗这些软件转型。
第八是技术创新加快。特别是在环保、医疗和老龄化服务这些需求巨大的领域,最有可能出现技术的重大突破。
把握这些“慢变量”,可以指导政府制定政策的方向性,可以指导企业在战略制定上有的放矢。比如养老方面的智能社区、智能家居等,都将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作者还就中国的货币政策、全球化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重点强调中国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选择。
让作者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新冠”疫情这只“黑天鹅”,把世界经济的列车拉脱了轨道,中国及世界经济被按下了慢放键。但可以看见,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新时代,新格局》这本书中的观点依然有其借鉴意义。
这也许就是研究趋势和周期的宏观经济的魅力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