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
杀时间内容的工业化大生产
网上那些廉价信息的背后,反应的是内容生产的工业化。
“美国在线”网站(aol.com)首页的几个新闻标题:
把柠檬加热20秒可以挤出更多汁来:微波炉的几个天才用法
让嘴唇显得丰满的六种自然方法
为什么不睡觉会对你的身体造成巨大伤害
别理会食品标签上的过期时间
菲尔普斯刚花250万美元买了个新家,进来看看里面什么样
1.你想不想点击进去看看全文?
2.你认为一个专业作者写一篇那样的文章,需要多长时间?
* * *
一个纪录片,Food, Inc,讲述现代化的农业是怎么回事。一个身材健美的农妇,头戴围巾,在夕阳下往地上撒些豆料喂鸡,一群小鸡在她身边欢快地叫着……那种场面,现在叫行为艺术。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要让一只鸡在最短的时间内经历从出生到长满肉被杀死的全过程,终其一生跟别的鸡挤在一起,从来没见过阳光,甚至从来没走过一步!
事实上,它的肉太多长得太快,腿没有劲儿,根本就没站起来过。
鸡,已经不再是“养”大的,而是“种”大的。
这种种植鸡肉的方法对人的健康有没有什么直接害处,科学家可能还在争论(一般认为没有害处),暂且不提。这种方法太恶心,对鸡太残忍。
——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肉,特别、特别廉价。
——而且跟传统方法养殖出来的肉几乎一样好吃。
说明一个现代人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美味的肉类——说明美国为什么遍地都是大胖子。
如果食物是如此,那么信息是否也是如此?
有人说,去餐馆吃饭最好别去看厨房,可能有些厨房的卫生条件之差会让你失去食欲——当然了解鸡肉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可能有更强的效果。
美国在线(AOL)是怎么生产前面那些“新闻”的。整个这套方法,被称为“The AOL Way”。
传统媒体产生的方法,或者是让自己的记者前往一线采访报道,或者是对外约稿,请一位高水平作者自己调研写作。美国记者的年薪并不高,外约一篇稿件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跟“美国在线方法”相比,那些都太贵了。
美国在线这套方法,是把内容生产“农场化”。就好像现代化的养鸡场一样。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一个叫做 BlogSmith 的系统。
BlogSmith 自动监视用户的搜索流量,根据关键词实时列举当前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这一步是机械化的,编辑根本不需要去猜用户想看什么,BlogSmith直接告诉你用户想看什么。不但如此,BlogSmith还能用数据分析的办法,把这些话题分为三类:
突发性:当前热点
季节性: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对这些话题感兴趣
常青性:这种话题一直都有人感兴趣
然后经理——不叫主编,叫经理——会把 BlogSmith 生成的题目分配给写手。写手都是在家里工作的自由职业者,不用给他们买医疗保险和任何福利,非常,非常廉价。每个写手,每天要写,5到10篇文章。也就是说他们必须一小时写一篇。最好的老手可以25分钟写一篇——调研,写作,配图,编辑排版到上线,总共25分钟。
写手写文章时,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能带来多少流量
能带来多少广告收入
需要用多长时间写完
写作质量 —— 这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出点错也没人在意
然后美国在线通过加标签和使用A/B测试选择标题的办法推广这篇文章,以期获得最大的流量。
从选题,写作到编辑上线,2012年美国在线一篇文章的平均花费是84美元,而其能带来的广告收入超过120美元,也就是大约50%的利润。
整个过程实时地在屏幕上显示:我们花了15美元写这篇文章,现在它已经带来了82.95美元的广告收入,我们赚了67.95美元!
一句话,这是内容生产的工业化。
著名新闻评论网站赫芬顿邮报,就是美国在线旗下的媒体,就在使用这套技术提高效率。如果你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找个什么生活常识,你可能会被引导到eHow之类的网站,这些网站背后有个大公司,Demand Media,使用完全类似的技术。这些技术已经存在多年。很多人不知道有这种做法,使用这种做法的媒体不会主动告诉你,但这些不是秘密。
这些技术的核心,就是你想看什么,我就给你写什么,而且必须又快又好。
又快又好,就跟肯德基卖的鸡肉一样。
评论
中文网站经常搞些比较low的标题去吸引流量,可是看看美国在线,简直是标题文明,内容正派。这些选题中根本没有什么色情暗示,甚至没有多少娱乐八卦因素,大多数就是一些生活窍门健康指南分享——而且不是标题党,也没造谣传谣,你点进去得到的信息也许真的就有用。就算在办公室明目张胆地阅读美国在线,同事也不至于笑话你。
这就是每天在朋友圈看到的那种文章。所以你点不点?
看看美国在线的工业化信息生产线,信息传播哪里难了?但这里的根本区别是美国在线是为你量身定制的信息,而科学家想要传播的是“他们想让你知道”的信息。
用食物对比,美国在线给的就是没什么营养——或者说营养过剩——的快餐。便宜,好吃,但是可能不那么健康。所以不看这种“杀时间”的快餐信息的人,跟不吃垃圾食品的人一样值得尊敬。
食物界,快餐虽然受欢迎,但如果你请人去吃顿大餐,人们还是乐意去的,有的还以此为荣——可我很少见到有以读书为荣的人。
由此得到
了解了网上那些廉价信息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我们还会甘之如饴吗?
知识点二:
专家,给我一句准话
确定性,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安慰。
在一个假想的中国,你去参加一场假想的“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主办者请来两位假想的专家作报告。
A专家先用一个精彩绝伦的笑话开头,然后论述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五个特点和三大危机,紧接着,他对近期中国经济走向给出了四个明确的预测:房价将在2017年上半年迎来拐点,人民币将在今年年底一次性贬值10%……最后他给听众提供了五个建议:购买美元和黄金,谨慎对待中国股市,等等等。
B专家一上来先向听众道歉,说我好几年前就判断中国房价过高,但是房价仍在上涨,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低……过去四年我的预测准确度只有50%……实在抱歉,今天我也不知道是多买点黄金好,还是买股票好。
请问你给哪个专家打分更高呢?你会相信哪个专家呢?
答案当然是A专家。事实上B专家根本就不会在报告会上出场,像这种连起码的自信都没有的“专家”,主办方不可能给他露脸的机会。
不过,根据两人过往的记录,B专家的准确度的确“只有”50%——但A专家的准确度其实低得多,他过去二十年一直在唱衰中国经济,但是几乎一次都没准过。
可是A专家的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本本畅销;电视节目做了一期又一期,期期高收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专家的预测准确度很低,我们还是爱听他们说?
有一种特别厉害的专家,叫做“世界末日贩子”。他们的核心观点就是未来很恐怖,国家马上要崩溃了,世界将会一塌糊涂,而这些人非常受欢迎。他们一本接一本地出书,而且被非常著名的大学请去演讲,而且爆满。
预测错了怎么办?什么都不用办——他们根本不必为自己的错误买单,因为人们根本不介意!他们的下一本书还是那么畅销。在预测这门生意里,预测错了没人会记得。预测对了,你就一夜成名——不但你自己可以吹,媒体还会帮你吹。
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宋鸿兵,人人称赞他准确地预测了这次金融危机!——可是他后来预测的更大的危机根本没发生,现在又有几人在意呢?如果你去问他,他肯定会说快了快了,很快我的预言就会再次成真。
像这种特别自信,认准一个死理不放的专家,我们称之为“刺猬”。另一种不怎么自信,说话都是推测性的,对各种结局都给一种可能性的专家,我们称之为“狐狸”。
论预测成绩,狐狸比刺猬强得多。论受欢迎程度,人们绝对是更喜欢刺猬。
有个大学教授拿自己做了个实验。在有的学期里他讲课的时候故意表现出自信满满,用演讲家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有的学期里他做回真正的自己,用学者的方式老老实实给学生传授知识。结果在他刻意自信的那些学期,学生对他的各项评分都更高,而且认为他的学术水平也更高——尽管讲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所以劝说别人的关键,不是知识水平,而是自信。比如你提供金融咨询服务,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告诉客户现在要做什么,越明确越好!
你必须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这个故事里可以有意外惊喜,可以搞个威胁来引起别人重视,而最关键的则是一定要有结局!困难必须被解决,坏人必须被抓住,千万别搞什么开放式结局。
下面这张图,是奥巴马上任之初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对降低失业率的许诺:
奥巴马说,如果用了我的这个复苏计划,失业率下降就会按照图中的深色实线走;如果没有这个计划,失业率就会按照图中浅色实线走。
至于说这两个曲线有多大的不确定性,什么误差大小,奥巴马给你来个统统不显示。故事简单,预测明确,老百姓一看,真心佩服!
那么计划执行了,实际结果呢?是图中红色圆点代表的那条曲线,失业率远远高于奥巴马的预测!可是这时候你说别的已经没用了,绝大多数老百姓根本就想不起来对比一下奥巴马的预测和结果。
奥巴马提供的,是一个确定的故事,而身处金融危机中的美国“各界群众”,恰恰需要这么一个故事。
确定性,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安慰。
一个对受试者进行电击的实验。第一组受试者被明确告知,你会被电击20次,每次的力度都是如此,很强。第二组受试者不知道自己会被电击多少次,也不知道每次的力度会有什么变化。结果尽管实际上第二组遭受的大多数电击都比第一组弱很多,他们的感受却比第一组差很多。
这种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坏事的感觉,真是非常非常难受。
所以人们想尽了办法去追求一点“确定感”。
一个办法就是搞迷信活动。有研究者调查了一个处在原始社会的海岛,岛上居民时不时会搞些迷信的祭祀活动——但不是什么时候都搞,只在出海捕鱼,或者要防止虫害的时候才搞!也就是说,当你感觉一切尽在掌控的时候你不会有什么迷信思想,只有当你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你才会选择信点什么,希望能有个神灵来帮你掌控命运。
一个办法是给自己强加一些严格的纪律。有研究发现,1920年代美国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人们更愿意去那些比较自由的教堂。等到19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去教堂的人数不但增加了,而且他们去得更多的是充满教条主义的教堂。
一个办法就是寻求阴谋论。越是经济不行,社会动荡的时期,人们越热衷于各种谣言和阴谋论。日子越是充满不确定性,我们越要抓住一点确定感。
哪怕是确定的坏消息都是好消息,这就是刺猬专家的生财之道。
评论
读完上面内容,可能会觉得现在我知道这些道理了,那么我就对刺猬专家有免疫力了。别人说的越好听,表现得越自信,我肯定越不听他的!
我觉得你可能高估自己了。至少我高估了我自己。
你知道美国有一种退休金是私营的,你自己选择每月存多少钱,然后一个私人公司帮着你投资和管理,比如说401(k),403(b)之类。我的退休金曾经交给一个叫Fidelity的公司管理,这个公司服务很好,有时候主动派人到你的工作地点,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
有一次在这种咨询中,Fidelity公司的人问了我几个问题,我一一如实回答,然后他马上说,根据你的情况,你现在买的这个投资组合太保守了,而且你选的这个“中国概念”基金我不看好——我建议你把那些都卖掉,全部买这个xxx基金。
Fidelity的网站上有好几十种不同的基金选择,我自己看的眼花缭乱根本没认真想过买哪个好。而他并没有给我三个选择,也没有告诉我他对自己的判断有多大信心,他就是这么明确地告诉我应该买这个基金。
金融的事儿哪有那么大把握?可是他的自信感染了我,我当即决定按他说的办。这就是一个面对面的,充满自信的,刺猬专家的力量。
如果你生病了看医生,你希望你的医生是刺猬还是狐狸?可能美国医生受的训练之一,就是务必要在病人面前表现出自信。
由此得到
他们说这叫自信,我们说这叫刺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