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式社群纷纷涌现
社群是很有必要的,付费社群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是2016年以来的一个共识。
得到开通小组功能之后,非常多的微信得友社群雨后开花般的建立。朋友圈里今天你拉我入群,明天我拉你入群,各个山头一呼百应,不论豪杰草莽纷纷揭竿而起,黄袍加身,好不热闹。互联网的真谛都说在于速度,你慢半拍就只能被入群,而快半拍就可以自立为群主。
二、快半拍还是慢半拍
得到用户数量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占得先机的自然是优势尽显,成为一个个地方或专栏大群,而那些后觉悟想要建群的就只能是入群了,因为每个人都在一个或几个群里了,他很少有可能会退出一个已经成立的群组织而跑去一个新的差不多同质的群。
在这个时候,面对一个可能的机遇,速度就显示出来非常重要的作用,快半拍占得先机有可能就是如得到,成为知识服务的绝对头部,引领时代,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头部毕竟只有一个,但也有可能会成为臂膀,至少够大多数普通的得到学习者折腾的了。
既然快半拍的人占尽先机,那慢半拍的人还有机会吗?有,怎么会没有,而且还有可能会超越快半拍的人呢,或者另辟蹊径,通过微创新拓展边界,开创出新的蓝海。
为什么?很简单啊,社群服务又不是专利服务,快半拍的人有的服务,慢半拍的人也可以有,而且还可以借鉴和吸取快半拍的人的经验教训,做出差异化、特色化和更好的体验。这样对用户会有更特别的或更个性的价值,就有机会实现超越。而且在慢半拍的人这儿,更容易另辟蹊径,进行微创新,拓展边界,从而开辟新的蓝海,占据另一个市场的先机。
一个蓝海里的先机是非常重要的,但开辟出来后,慢半拍的人可以通过差异化进行市场开拓,也可以进行微创新开辟另一个蓝海,从而在新蓝海里占据先机。
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群
再回到得到小组群的话题,目前大多数的小组群仍然是学习群,就是分享得到专栏或者其他的文章,然后每天浏览浏览这个大家的,浏览浏览那个大家的,最后写写文摘感悟点评一下,然后分享到群里,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对于那些坚持写读后分享或思维导图的,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确实让人有了一部分的改变。但是这里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
我们需要用学到的东西真正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且切实的对自我产生了好的方向的改变,而且最重要评估标准就是做出一些可以量化或者明显看得到的成果。否则听再多道理,学再多大家之言,都可以说然并卵。
现在的知识学习群已经有非常多的快半拍的人了,慢半拍的人再建立很难聚集起来足够的人。再者我认为学习社群虽好,更关键的是在于行动,并让行动产生结果,没有行动和结果的学习,并没有多少意义。
有明白的人开始快速建立行动小组,而且是更高效的付费社群小组。我也是慢半拍想做付费行动小组的人之一,当然目的不在于收入群费用,付费只是手段,是用这种形式筛选出来一部分真正自我成长升级意愿强烈的人。我相信这样的一群人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意外的惊喜,而且少则20人,多则100人就可以了,规模不在大而在美,在于有效行动、沟通和监督。
四、我的专栏学习心得
回到学习的话题,以笑来老师的专栏为例,我认为对学习者最重要的两个指导就是:
一,开始学习并坚持写作输出;
二,开始学习并真金白银的投资。
因为这也是我从笑来老师这里学到的普通人通往财富自由的路径。齐白石大师有一句话非常重要,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学习笑来老师的思想,学习他的写作理念可以,学习他的投资思想可以,学习他的赚钱模式也可以,但是像他一模一样的讲道理却是不可以,因为同样的道理,我们永远讲不过他本人,这样做只有此路不通四个大字。
如果进行结合自己专业、工作、生活等的文章写作却可以大有所为,不仅提升了工作技能的专业度,提升了收入,而且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从而开辟另外的收入来源。
通过学习笑来老师的投资理财思想,去实打实的耐心投资,相信时间的价值,相信复利的神奇,我们也可以真的取得不错的投资成绩。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似笑来老师”,那就是复印机,对生活工作并没有多少实际成长升级价值。学习笑来老师的思想有两年多了,越学越懂得开辟多条战线的前提,是首先开辟成功了一项能够达到90分以上的特长技能,并且这项特长技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或专业或兴趣,而不是完全脱离这些实际问题,纯粹凭兴致随便学学。
笑来老师教会了我们重视时间的价值和复利的魔力,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情,这才是长期正确的事情。一般人一天大多数最高效的时间都是处于工作之中,如果完全脱离工作方向去在其他时间去发展一项能够达到90分的特长技能,我不认为这是有多大的希望,而且既然工作那么的不感兴趣或不快乐,按我们这些拥有重视时间,珍视生命的价值观的人看来,这份工作不要也罢。
有人说工作是生活所迫,那这就陷入一个消极浪费时间价值的境地,因为对普通人来说业余的学习时间是根本不可能长期超过工作时间的。而且我们应该换个句式来说,工作让我们有机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工资提供了物质保障,让我们可以更从容的选择做其他的事情。
在得到我们聆听到了对自己有醍醐灌顶作用的理论道理,而且有自己想要做到的目标,那我们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想法设法的实现它,哪怕披荆斩棘,哪怕花钱买教训,而不是流连于数不清的群里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到处聆听。
聆听本身并不产生任何结果,行动才产生结果。
听太多道理就像爆炸的信息一样并没有多少的好处,反而有害,所以听到让自己最震撼的理论后去做就行了,在做的过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去聆听其他道理理论,这才是正确的自我改变和升级之路。
五、我的付费社群尝试
现在好多人还是热衷于免费的东西,免费的社群,虽然免费的社群有的机制做的很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绝大多数长期来看都是收效甚微,甚至打击积极性的。付费的社群也不全然是高效和有用的,但是能收费的群必然提供了特定的价值,愿意付费的人在改变和升级的路上意愿也是更强烈和更愿意坚持的,哪怕只是付出了很少很少的一部分金钱。
付费社群是不是必须大咖才能建呢?我不敢苟同。何为社群,一群有相同意愿、目标和行动力的人组织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社群。它不会区分你是功成名就的人还是普通的芸芸众生,重要的是群体有同样的目标和行动力。
前天看到一个得友群里介绍了一个可以建付费社群的工具,“小密圈”,觉着比较好,顺势自己也建立了一个社群,目的就在于行动行动行动,结果结果结果。
学习笑来老师我也得出:持续写作输出和长期理财投资是普通人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最佳方法,虽然也是只有极少一部分人才会成功。这两件事与我的工作结合也是非常契合。我做的是保险行业,对金融投资非常有兴趣,职业要求必须在金融方面有所特长,而写作专业文章更可以提升自己理念的系统性,对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工作挣钱的能力,一方面又可以提升自己增加睡后收入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必须要坚持做好。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也想要一个比较好看点的身材。所以2017年我要在读书写作、投资理财、运动健身这三块有所改变进益。完成2017年目标的更好的方法就是建一个付费社群,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这也是对建群的一个探索。
完全免费的社群其激励是有限的,而很高的金钱投入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选择得到一个专栏的订阅费用作为所建社群的入群门槛,不高也不算低,而且这个费用是可以返还的,扣除平台费用的余额会全额返还,基本也就是事前预付费,事后全免费。
当然返还是有要求的,不然没有激励作用。返还的标准就是完成自己在群里设定的基本目标,按目标完成进度返还,如果没有完成目标就会有小惩大诫,该月的返还金额将会收回作为年终的福利基金。
下面说一下这个群的基本规则,越简单的规则也是越有效的规则。
每个人进群设定一个或者多个年度目标规划,按月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形式为文章分享,此文章必须满1500字,预付费用会在次月首周进行返还激励,返还比例按目标进度比例取整,最后一个月返还全部应返余额。没有完成目标则小惩大诫,该月的返还金额将会收回作为年终的福利基金。
比如我自己的是三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行动规则如:
1.“不行动就出局之读书写作目标”,每个月要完成阅读一本书,并且完成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文章的目标,书籍自选,文章自拟。之所以定12本书和12篇文章,是因为太多数量很难坚持完成,当然鼓励多读书,再者精读12本书,写12篇文章,就算是爱读书的人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2.“不行动就出局之理财投资目标”,这个目标的战友入群必须截一个图证明自己在真金白银的进行理财投资,理财投资工具不限于股票,基金,保险,银行理财,房产等等,每个月必须要有一次理财投资分享,写出不少于1500字的分享文章,内容不限于复盘总结,理念学习或者理财产品交流,但是交流的理财产品必须是合规合法的产品并说明产品特性,产品交流为完全自愿自主的行为,本群不为任何产品做担保。
3.“不行动就出局之运动健身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运动健身分享,可以在群里打卡,也可以不在群里打卡,相信每月一次的运动健身分享就是对我们最好的监督和激励。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自己的计划并发到群里。
知道是一回事,相信是一回事,行动是另外一回事。知道那么多道理,不行动总过不好这一生。知道后立刻采取行动,才会有改变,才有可能达成我们想要的目标。
2017我们在一起,坚持12个月的刻意练习,知信行合一,用行动遇见更好的自己。
想改变,要行动,一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