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是法语Salon的汉语译音,它的本意是“会客厅”。十七世纪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常把客厅变成了社交场所。进出者有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从此沙龙成了这种社交聚谈活动的代称。“沙龙”曾风靡于欧美各国,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正宗“沙龙”的特点是定期举行,常常在晚上,因为晚上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他们自愿结合,人数不多,自由谈论,各抒己见。“沙龙”在欧洲文化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网络时期,它的类似物是被称为“论坛”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