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224929/69c14bf5ea09d8ff.jpg)
最近读了三本经典:《自私的基因》、《科学究竟是什么》和《少有人走的路》。很巧,都是上世纪70年代的作品,前两本都是1976年出版,第三本是1978年出版。
阅读《自私的基因》和 《少有人走的路》是多年少有的巅峰体验,作者清晰的概念、严谨的逻辑、鲜明的观点展现了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人读的畅快淋漓、欲罢不能。《科学究竟是什么》读起来要困难一些,但是这本书对科学的定义反应了学术界的最新潮流和方向,而这些貌似并没有在国内的主流声音中得到反应。直到今天,提到科学,大家主要谈的还是可证伪性,然而主流科学哲学界已经放弃证伪主义了,这货已经降为民哲地位了。
按照自私的基因,生物其实就是基因的躯壳,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基因更好的复制下去。基因进化的一个先天的能力就是基因突变,然后适者生存。所谓的突变就是复制出错,让自己不断的产生变异,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和繁衍。换句话说,没有复制出错能力的基因都消亡了。我们人类的语言能力,据研究就是复制出错的产物。当然,复制出错也有代价(对人而言,不是对基因),癌症也是一种错误。
基因并不关心其错误对其载体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正面的就保留,负面的淘汰就是,反正基因就是要最大限度的确保自己继续复制下去,适应各种外部的变化,这是唯一的目的。
同时,道金斯指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有文化,而文化也是一种基因,meme,译作觅母。文化基因也会控制人类,让我们不断的产生新的文化,并淘汰不合适的文化,传承优秀的文化。相对于基因,觅母的复制更加强大,它采用的是创造性出错,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出错,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觅母的发展比基因的进化要快很多。
而这事用在书籍上,就是不断的会有新书出来,但是新书有可能会出错,经典就是优胜劣汰下来的优秀觅母的载体。
读经典,就是更准确的追随觅母的进化,避免被复制错误或者创新错误带到沟里。
下一部打算读读《经济解释》。很巧,这书虽然出版是2001年,但是构思也始自70年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