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课:很多年前,有个富商去购买珠宝,面对玲琅满目的珠宝简直眼花缭乱,一时也不知道该买哪家的东西。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忽然发现五彩缤纷的珠宝中间,竟然有一个雕琢精美的木盒。 这个盒子看起来古色古香,花纹端庄优美,富商看得痴醉,忙问店家,这个盒子装的是什么? 这是南洋送来的贡品,南洋大珍珠,是宫廷流传出来的。 店家边解说边打开盒子。商人小心翼翼的拿起珍珠,发现珍珠上有些瑕疵。但他太喜欢这个盒子了,于是花大价钱买下了。可是珍珠有瑕疵,他不太满意,索性对店家说,珍珠换给你,我不要了,我只要这个贡品盒子。 店家很开心,收了钱就跑到账房向老板报喜,“老板真厉害,把这个卖不掉的坏珍珠放在漂亮盒子里,竟然买到了高价,还留下了珍珠,明天我们再换个盒子,没准还有人买。” 这个小故事是我演绎了一下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典故。虽然我们当年在语文课上当成笑话学的,但在现在这个商品经济社会里,买椟还珠还有更深刻的内涵。从营销角度讲,这个故事体现了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性。 产品附加值,是在产品基本功能和价值上,额外增加的价值。附加值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文化性、精神性的。买椟还珠,讲的是物质无价值,因为盒子的美观、珍贵,从而促成了瑕疵珠宝的成交。 在我们生活中,物质附加值往往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比如一个很典型的产品,我们大家人手一部甚至两部的手机,手机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通话,发信息,对吧。 但是有个美国人就给手机做了个漂亮的“盒子”,这个盒子是什么? 互联网功能,手机可以上网,可以安装各种小软件,实现免费语音,免费视频。这个改变不仅重新定义了手机,也把人类的互联网向前推进一大步,很多网络基础差的国家和地区甚至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 物质附加值之外,还可以有文化附加值,或者叫精神附加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贫困的孩子,他想买一辆单车,但家里根本没有钱,他父亲就给了他一件破旧的衣服,对他说,你去把这件衣服卖了,赚的钱就给你买车。 这个孩子看了破衣服一眼,说在,这么破的衣服,我都不愿意穿,怎么可能有人买呢? …… 最终,这件衣服的卖价可以开一家单车行了!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离奇,充满偶然的幸运,但道理却很明显。明星签名,是一种价值区间非常大的文化附加值,在适当的场景下,可以让产品的价值增长数倍。 近几年有个新兴的热词,叫“IP”,什么意思呢,最原始的意思就是知识产权,包含各种专利和剧本、文学作品的著作权等,近几年慢慢的成了优秀剧本的代名词,从去年开始,网红也成了IP大户,换句话说,IP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人。 互联网时代,文化概念迭代很快,但IP这个产业越来越蓬勃。我要说的文化附加值,往往是和IP紧密结合的。 比如,某些网店店主,售卖某个电视剧里主人公的同款包包,同款手表等等,这些,其实就是非常典型又常见的文化附加值。其实那些包和很多同类产品没多大差距,但是一加上“某某同款”价格和销量都攀升了,而且确实能在精神层面为消费者带来独特体验和收益。 对于文化附加值,日本一直做的很好。很多年轻人都知道,日本是动漫王国,很多经典的热门动漫,以文化价值的形式,向很多行业和品类蔓延,取得双赢乃至多赢的成果。 比如知名“民工漫”《海贼王》,中文版叫《航海王》,那里面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都被商品化,路飞的草帽,乔巴的夸张帽子,人气王罗的帽子衣服鞋子戒指,都卖的很贵,折算人民币一件也要几百上千元。看服装行业饰品行业语文化联姻之后,取得的附加值远远高于物质层面的产品。 所以,当发现自己的产品不好卖的时候,不妨跳出陈旧的思维,把目光从产品身上转移出来,寻找一下附加值,有技术优势的,增加点时尚的功能附加值,在物质层面取得提升;有文化资源关系的,增加文化精神层面的价值。 什么都没有的,你来找我,我来帮你提升产品附加值,让你的产品高贵起来,给你一片优势化的市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