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部东北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情债》。李幼斌主演,其他演员一个都不认识,但没一个拉垮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329f47e602722018.jpg)
95年,刚参加工作,没手机没电视,更没网络,影视信息全部来自电视报,那时热衷工作学习,因此错过了好多电视剧。
现在回头看,当年的影视作品质量极其过硬,内容贴近生活,台词全部东北味儿,鲜活有趣。
演员就不必说了,清一色妈生脸,绝无烤瓷牙硅胶垫,看着就亲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c357d9130974dbba.jpg)
东北剧少不了大炕,剧中的大炕,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七嫂家最贫苦,屋子昏暗,炕上铺着苇席,被褥陈旧,图案模糊的旧布帘上打着补丁。墙上熏得确黑,褪色的年画像是贴了十多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e53d8ed124b72334.jpg)
队长家的炕就亮堂很多,竖条的年画,颜色分明,被褥有铺有盖,炕上还有桌柜。
高主任腐败,炕上有屋顶高用公家木材打的家具,镶着玻璃门,门上有朱老四手绘的李铁梅,透着高大上。
剧中全部都是实景,虫鸣蛙叫,让人回到三十年前的农村。那种原生态的田园风光如今早已消失不见。
95年,我现在住的地方还是农田,工作的地方还只是一座三层楼,操场是土的,遇到沙尘暴就满天尘土,办公室窗户还都是木质的,玻璃缝贴着报纸条,以防沙尘吹进来。
《情债》也算是部年代戏,从六十年代讲到八十年代,结尾肯定是生活变好,由穷变富。当然这也是事实。
95年刚上班,工资不到二百,年终回家,不要说新衣服,连年货都买不起,记得单位发了两只鸡腿,不好意思拿回家,当晚与舍友煮着吃了。
2000年以后逐渐好转,福利越来越好,最宽裕的时候是10年–16年,之后节日福利变成了扶贫物资,喜不喜欢,必须要。之后没了福利,改成自己掏钱,规定必须买100以上助农产品,挑来挑去,我选了一袋小米一壶油。上次选的玉米糁,夏天生虫子了,这次的小米还没开袋,同事说不是新的,凑合吃吧。
日子真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连续剧有结局,生活没有,活久了,常有周而复始的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酸甜苦辣咸,轮回往复。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01966/e1820c209ffef1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