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问了自己一个问题:结婚对象是选择互补型幸福,还是相似型更幸福呢?
我先来举个电视剧的例子:
第一部就是《父母爱情》,讲述的是农村出身的江德福在青岛军校学习时,经人介绍认识了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安杰,两个人有着巨大的成长背景差异,江德福一见钟情,但是安杰却没有看上江德福;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安杰他们全家因为出身备受歧视,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改变全家命运的军人江德福,家人各种撮合,也是江德福各种努力,两个人走到了一家。
之后就是婚后的各种冲突与磨合,跟《亮剑》中李云龙与田雨的婚后巨大反差如出一辙。我相信这是电视剧剧情精彩需要的特殊设计,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背景差异,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剧情冲突看点。
但是如果这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可能双方走到最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甚至双方父母这一关都过不去。
还有个电视剧就是《青瓷》,张仲平他的生意一直是游走在法律边缘,各种幕后的交易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人与事;他的妻子唐雯是个不谙世故的大学教授;因为唐雯的外甥背叛了张仲平,唐雯就开始掺和到他的生意中,两个人不同的工作背景就开始出现巨大的价值观冲突。
举的这几个例子好像都是互补型的结婚双方,好像彼此相似相濡以沫的在电视剧中很少。
而在现实生活中,巨大成长背景差异的两个人连相识的计划都很少,更何况走到一起结婚。
从统计学来看,我们大概率的结婚对象是来自周围熟悉的圈子之中,那些邂逅偶遇的一见钟情当然也有,当时概率非常之低。
我明白了,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了。
我说完了,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