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能激发动力每天阅读 2 小时,而且能连续坚持 3 周。到这个时候,你可能会看到行动变成习惯的微弱苗头了。可是因为你一直依赖动力,这个关键过渡期很可能就成了进步的终点。
当一种行为成为一个习惯,你会变得没有刚开始时那么情绪高涨,这种行为甚至开始有些乏味无聊。事情当然会变成这样了。所有事情在刚开始报以情绪最高,动力最强的时候,逐渐随着事情的难度,在时间的进程下趋于平缓。
但是在训练之后,习惯是可以不带任何情绪的,当你做任何重复的事情,都取决于你的高效习惯,重复不会让我们兴奋地行动起来,反而会让我们趋于平静。习惯带来的好处在于抵触情绪少了,自发性多了,惯性行为不会引发强烈情绪,这是它的一大优势,因为任何依赖人类情感的东西都是完全不可靠的。
有热情是好事,但我们应该把这种思维模式看作一种额外奖励,而不是实施行动的信号。最好因为选择做一件事而做一件事,这样才能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效不会在之后出现剧烈波动。说句似乎有违常理的话:在一段时间过后出现热情不足的情况其实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更稳定和自动的基底神经节正在慢慢夺取控制权。
可靠的意志力
意志力和动力不一样,意志力极其可靠,如果我们回想做过事情的成功经历,无论什么事情,每一种成功都会体现意志力的可靠,另外意志力还可以被强化。
我们能通过强化特定的能力来提高自己的表现。
如果某种东西最开始无效,接下来也无效,那么进步就只能依靠不断尝试了。动力偶尔才会产生效果,所以很难评估,对动力策略的长远结果做一番审视,你可能会发现它并不是每次都会奏效。动力也不会轻易改善,因为如果你的狗病死了,你会情绪崩溃,或者你累了或者情绪很差时也会不想锻炼。与此相反的是,你却能提高克服可能来自感情创伤、缺乏自信、情绪糟糕或者精力不足的抵触情绪,进而采取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意志力。
因为收到情绪的波动,而做出关于下一个决定的事件,因为情绪的情感会让人陷入一种环境,或多或少感受到力量,我因为欣喜感受到快乐,我因为沮丧感受到不安,每次情绪过后,就好像一切没有发生过。
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来执行
如果你依赖动力,严格执行时间计划是很困难的。谁知道你到该写作时究竟有没有动力呢?动力无法预测,所以不适合制订计划。
相反,如果运用意志力,你可以给某项活动安排一个时间表。不管到时候有没有足够动力,你都可以顺利完成,这样就容易坚持下去,既有利于习惯养成,也有利于时间安排。
一个在能写作的时候才写作、非要等到出现奇迹时才起身锻炼的笼统计划是无法帮你养成习惯的,你必须给任务制定时间表,然后实施行动。这就要求你拥有意志力。
还是那个核心问题——我们该怎样运用意志力来保证长久的成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