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坚持写下去——09,今天是共写的第九天,截至目前已经有10个小伙伴打卡。今天是星期二,老师们的打卡都聚焦到课堂上,数学老师聚焦在如何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如何突破常态的教学?如何打通方程个算术法?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效率?班主任老师聚焦在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让孩子学会和时间赛跑?如何合理调整复习节奏,让孩子玩得开心学得快乐?读着老师们的打卡,突然想到暑假读过的一本书《把课改作为一种方法》。仔细思考教育的基本问题不外乎处理好三种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是课改?课改不是什么高大上的教育改革,教学模式,相反课改应该回归简单,解决教育的最基本问题,我们的老师根据我们自己的擅长与关注,用自己的方式去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去思考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书与育人之间寻找链接组平衡,这其实就是一种微观角度上的课改,把自己作为一种方法,投身课堂。
今天阅读的专业文章是《培养小学生运算能力的若干思考》。运算能力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学生的运算能力,直接决定着孩子的数学学习怎么样,但运算能力又不是一口气能够提高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培养过程。
文章主要从5个方面来进行思考,一是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遇到问题能够有意识的来计算解决,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明白四字混合运算的规则,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具体情境中能够通过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仔细,先观察后计算,计算完要检查和验算。三是筑牢算理城堡,通过解决问题让算理生活化,用几何直观让算理可视化,重过程评价让算理深刻化。四是保持计算的开放性,合理引导非常规计算,适度引入计算器计算。五是大观念引领教学,从计算技能走向运算能力,了解内容结构感悟教材的编排规律,类比迁移方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变化,把握运算本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运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经常常谈的问题,但真正想把思考写成一篇论文并不容易,而这篇文章的框架我非常喜欢,从意识到习惯再到观念,层层深入将运算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明明白白。而且最感兴趣的一点是用几何直观让算理可视化,这个指的就是借助几何图形能够将难以语言表达的运算道理可视化,图形也成了学生学习运算的思维拐杖。和我的图式作业画计算,画算理很吻合,值得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