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月悬,独对孤灯,我静静撕开信封,铺平。
我总爱往来于绿绿的邮筒,总爱去收发室找我的家书,在那重重叠叠的牵挂和祝福里去认领属于我的那一份。我珍视那安静的一刻,我不忍失去,那自古至今家书所承载的内涵。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他的母亲在冬天每周给他寄一封信,每次的结尾都是“天寒露重,望君保重”。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成了林清玄眼中最动人的字眼,因为其中洋溢着丰沛的爱。因为那丰沛的爱,因为那剪不断的挂念,家书成了心的纽带。哪怕天寒露重,我们亦可相互温暖。
翻开《傅雷家书》,我读出一颗深情而细腻的心,一向暴躁的傅雷在家信中虽常是教海,但严历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血浓于水的关爱。能听见远及天涯的那声嘘寒问暖,亦是人生一大幸事吧。
家书不仅饱含温情,更是一次亲切的交谈,一次心声的吐露。金圣叹临死前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字付大儿看,咸菜与黄豆同吃,大有核桃滋味。此法一传,我尤憾矣。”潇洒才子金圣叹在死前亦不忘开玩笑,给那些想看他泣诉的小人写下最睿智的讽刺。此中的滋味准解?谁能从他踽踽独行的背影中读出那辛酸与寂寥?我想定是有的,定有人去认领那高贵的灵魂。
黄永玉收到叔父的来信,虽在咸宁改造,却说:“这儿的荷花真美!”他的叔父正是在文革间写下《中国服装史》的沈从文。这家书,是高洁情怀的外化,在其中,我读出了大师的从容。
最令我动容的家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与妻书》,他告诉妻子他有多爱她,告诉她他必须离开,为了千千万万人都可以像他们那样相爱,那样幸福。这是情丝包裹的家书,这是一个战士明志的家书,这更是用生命传递爱的家书。他的妻子在用颤抖的
手抚摸信的时候,定是会哭成了泪人又擦干眼泪读下去的。
而现在呢?在信息满天飞的时候,当电子邮件穿越地球村的时候,当电话安到千家万户的时候,谁又能静下心来读一封跋山涉水、风尘仆仆的信呢?乔治·默里迪斯在《森林的挽歌》中写道:“生命在竞争中飞跑,我们像相互追逐的行云,我们走了,像松果一样掉落。”我们不仅丢掉家信,更失掉了一种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