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758664/2c9689d5575377dc.jpg)
为什么达西先生会被宾客认为是“世界上最骄傲、最讨人嫌的人”呢?我翻弄着奥斯丁的手稿,琢磨着这个问题。
“因为大家发现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他不过是除了和朋友赫斯特夫人、宾利小姐跳了次舞之外,再没邀请过旁人,也没接受旁人的邀请。他“整个晚上只在厅里逛来逛去,偶尔跟自己人交谈几句”。这便是他的所有“罪过”了。我的朋友,假若是你,也会觉得这样的人傲慢,觉得讨厌么?你接受邀请参加舞会,也就表示你认可了“舞会”的规矩,便得按“舞会”的规矩来。看你没按那规矩,要么是你不懂,也就说明了你真无知;要么是你明明懂的,那就是你的傲慢了。也就是说,在社交场合,在社会里,在人情世故中,只要不“和光同尘”的就是傲慢。
傲慢,本指一个人自己内心的心理状态。他的这种心理状态表现在外,被旁人瞧见了,就成了旁人眼里的傲慢。旁人是如何洞察出的?所谓人人心里一杆秤。“先生,你越界了!”我知道界限在哪儿,只是不明白这界限为什么在这儿。就像苏格拉底责难那些依据常识活着的人一样,我们也全按照风俗的规矩生活。可能没几个真的明白规矩的含义,更没几个真的关心设定规矩和界限尺度的理由,虽然西谚说“真理越辩越明”,但显然贝内特太太和我一样,都讨厌辩论,讨厌分辨。我们只需要知道界限在哪儿也就够生活了,虽然生活的有些不明不白,但我必须坚定维护生活的规矩和生活里的界限,却是明明白白。人无形中被束缚着。很多时候,别看我们西服革履,别看我们彬彬知礼,别看航天飞机冲出地球,实际上我们和我们原始的先民之间也没多大分别。他们恪守部落的禁忌,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恪守以及那些禁忌边界得来的因由,我们今日与原初有什么分别呢?我们同样恪守着自己毫不关心因由的边界。夫子说:“为仁由己”。钱穆先生说,凭这一理念,也可说吾人更得自由。多少难道没点道理?
难道也就这样?执拗的蛮劲又在心底涌动着。奥斯丁说:“因为大家发现他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不好逢迎。”这句话的紧要在哪儿?我以为那“不好逢迎”四字正是开启另一扇门的钥匙。说到底,你的傲慢是你的事,我虽不喜,但也不该怨。但恰是“不好逢迎”,使你的傲慢成了我的事,也让贝内特太太“由讨厌变成了深恶痛绝”。老子说“相生相承”,你若真想了解一个人的傲慢,除看他是不是在跳舞,是不是“整个晚上只在厅里逛来逛去”,还要去看那瞧他傲慢的人和那人心里厌恶的缘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