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三段论,归纳法。
思维得具有确定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千万,而文字却仅有那么些,所以很多时候会用同样文字表达不同的概念。这时候同一律就有用了,它是逻辑的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它要求你在概念和论题的潜在涵义上都得前后保持一致性。
人存在已经上千年了,你没存在上千年,你不是人。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和混淆概念。
“你那么有钱,怎么还在路边吃烧烤?”“我不在路边吃,在路中间吃呀。”这是笑话式的偷换论题和混淆论题。
我说的是错的
矛盾论,指的是两个潜在涵义截然相反的话绝不能凑在一起,但也得注意开心的矛盾面是没有开心,而不是不开心和伤心:
概念上的矛盾。我用批评的方式夸赞你。他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判断上的矛盾。这个山洞从没有人进去过,就算进去过人也没活着出来。
悖论。我说的都是错的。那么事实上完全判断不了你说的东西是真是假。
生存还是毁灭,没有中间状态。
“我认为创业初期不需要KPI,当然我也不否认可能会需要。”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达,完全没有一点作用,简单点说就是废话。
原因是它违反了排中律:两个相互矛盾的说法,必有一个正确,绝没有中间态。
而排中律除了让你不犯错误的表达外,还能用在求证上:一个问题很难从正面求证它,你可以试着把它的对立面证伪来求真。
一眼识别诡辩的方法
三段论是指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到结论的方法。但很多人拿它来做诡辩,如“部分中国人有钱,北京人是部分中国人,所以北京人有钱。”
那么识别这种诡辩的方法有哪些呢?通过同字不同意等有四个主体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放大概念的。前提有两否定,则无法判断真假。前题仅有一否定,则一定是假。
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始于归纳法。
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如所有的猫喜欢吃鱼,那么你家的猫也会喜欢吃,推出的是准确的判断。归纳法,是从特殊推出一般,如我见到的几只天鹅都是白的,那应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吧,注意它推出来的是不确定的猜想。
但就是这样地不断猜想,再不断地通过演绎验证,才最终得出来普遍的规律和知识。但使用归纳法时,就得一直不否定“黑天鹅”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