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粒粒皆辛苦。想想我这一代很多人,真的是谨遵教诲。可也许是教育的缺失,也许是环境的影响,我见儿子这一代,能够把碗中的米粒吃干净的微乎其微。
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颗粒归仓》,一直想不明白那样的好课文为什么会从小学课本中删除?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幅插图,主人公是个小女孩儿,高高举起手中的粮食,不让面前的大鹅吃着。
除了学校教育,父母的耳提面命也非常重要。记得小时候吃饭,只要有一粒米掉到桌上,父母一定会敲着桌子,让我们把米粒捡起来吃掉;碗中更是不允许剩饭,一是因为贫穷不允许,二是因为父母说那样是对劳动的不尊重。
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是极其在意粮食。人们都是从饥荒年代出来的,绝大多数人都从事过体力劳动。不用任何人督促,所有人都知道粮食的可贵。到现在我还记得,老人们常对着极偶尔坏掉的食物直念“阿弥陀佛”,他们让我牢记,浪费粮食有罪!
可看看现在这一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他们是再难体会了。孩子们的碗中总有很多米粒没有吃干净;西瓜只是轻轻地啃去上面最甜的,剩下的全部扔掉;餐桌上点来的菜很多只吃了几口……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有时候我提醒儿子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他爹却总跟我唱反调,认为“吃不完也要吃,完全是形式主义,是另一种浪费”,让把掉桌上的饭菜捡起来吃了,他爹说“别,多不卫生”;看看社会上,能把剩菜剩饭打包带走的,多多少少总有点羞羞答答,唯恐让人看成“抠门”……
也许是我有些不融入社会了吧,我常常怅然若失地这样想。上次去襄阳,沿路看见水稻长势正好,心里一阵乡情温暖和感召着自己。我老记得三姨说过,到了稻谷成熟的季节,他们村里有些人就去捡收割漏掉的穗子,随便一捡,百十斤香喷喷的新米就有了。我总希望有那么一天,能跟着三姨还有妈妈一起去捡谷穗,那么多粮食,如果能被我们捡回来而不至于浪费掉,该是一件多有成就感多幸福的事啊!
又及:试着在网上找了一下,居然找到了《颗粒归仓》的插图,跟我记忆中一模一样;还看见有网友在询问:还有谁记得小学课本中的《颗粒归仓》?见之,忍不住微微一笑。
《颗粒归仓》插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