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每一粒粮食 文/长安18子
平时工作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做饭,老是在单位食堂或者外面的饭馆吃饭,不管饭菜多么丰盛、吃的多么营养,总觉得不像过日子,而是在混日子。
今天周六,闲来无事,我忽然有了做饭的兴趣。随即就上超市买了几样新鲜的蔬菜和猪肉,要好好地做几个好菜,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天气很热,厨房里的温度更高,做饭真是个辛苦的差事啊,我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在厨房里面挥汗如雨地忙碌着。经过我近2个小时的辛勤工作,香喷喷的大米饭,还有色香味俱全的两凉两热四个菜端上了餐桌。倒上一杯红酒、泡上一壶绿茶,我和妻子女儿围坐一起,开始享用这丰盛的午餐。
常言说:“要想可口,自己动手。”不错,自己做出的饭菜当然很合我的口味儿。每一口饭菜我都吃得津津有味、狼吞虎咽;妻子坐享其成,吃的还算开心;唯独女儿,却对饭菜不太满意,说这个太油腻了,那个没有味儿,挑三拣四,饭碗里还有很多雪白的米粒儿,就扔下碗筷结束了午餐。我望着她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经过了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受过吃不饱穿不暖的磨砺,农村各种艰辛的农活都干过,我知道每一颗粮食都饱含着多少人的汗水和辛勤,所以对粮食就分外珍惜。吃饭从来不挑剔,可口的就多吃些,不可口的就少吃些。吃饭量力而行,从不轻易剩饭,只要打到我碗里的饭菜,就要坚持“宁叫撑死人,不叫剩个盆”。我一直牢牢地记得《朱子家训》中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深深地理解那两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和“烈日炎炎似火烧,田里庄稼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主王孙把扇摇。”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语文课文,说周恩来总理跟人吃饭,看到饭桌上有落下的米粒,就自己拣起来吃了。我八十多岁高龄的老父亲也经常说,只要白面馍能吃饱到老,我这辈子就满足了……因为我们都知道,粮食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人类社会就是凭借这些礼物才得以繁衍和发展下来的。记得老辈儿人看到谁糟蹋食物,就会说他是“造孽呢”。
可是,现在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些?!他们一生下来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吃不完的饭菜就倒掉,吃剩的白面馍就扔掉,随意浪费粮食的现象很普遍,根本不知道、不了解粮食、蔬菜从播种、浇水、施肥、收获、加工、销售,一直到做成可口的饭菜端上饭桌……这里面饱含了多少人的苦难和艰辛!他们只知道,大米白面是从超市里购买的,蔬菜和水果是在菜市场买的,饭菜是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变魔术”变出来的,真正都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所以,多美味的食物到了他们口中都是“味同嚼蜡”,偏食挑食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发育不良儿和小胖子。给他们讲过去的那些事儿,他们就泼烦、不爱听;给他们讲爱惜粮食的道理,简直是在“对牛弹琴”!我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们现在的教育到底怎么啦?
这几年,我们国家是富裕了,连贫困户都不愁吃不愁穿了。一个个饭店、餐馆、食堂里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惊人,每年浪费的粮食都无法计算。可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人民吃不饱饭,仅非洲难民每年饿死的就成千上万。所以,我们绝不能浪费粮食。我就想起过去搞的“忆苦思甜”来。在说教无济于事的情况下,能不能让孩子们到那些偏僻的农村去,好好地参加一些原始的体力劳动,让他们在艰辛的劳动和汗水中,认识农具、认识庄稼,真正地体会一下粮食的得来不易,让他们知道尊重和爱惜别人的劳动,让他们珍惜每一粒粮食!
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你做到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