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记得来科学院之前,曾听一位学姐感叹,“没有入学之前,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名大牛;后来渐渐觉得成不了大牛,成为小牛也是挺不错的;再后来,发现成为小牛也是难于上青天,只求可以发不错的paper混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如今,每日每夜都在暗自祈祷,但求顺利毕业,别无他想……”
只可惜年少轻狂的我当初并没有读懂学姐的那份迷茫与惆怅,只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路高歌猛进,顺利成为一名科学院的学生。殊不知,等我真正成为科学院的一名学生后,才慢慢理解师姐的话。
科研生活的压力与枯燥似乎人人皆知,但除非你真正从事这个行业,否则你大概永远不会体会到它的高强度劳动与无形的压力。特别是当我们选了一门名叫“生物”的专业以后,我们出现在新闻联播上的最大可能就是“XX年就业率最差的十大专业”了吧。如果我们把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做一个横向对比:其他领域,但凡能混到这个领域的前1%,基本意味着从此衣食无忧,而且你将从这个领域收获巨大的成就感;但是生物领域呢,看一看实验室的那些大牛就会发现,不要说前1%,就算是前0.1%,如果你几年之内没有任何成果,你很可能面临被淘汰,不管你之前的研究多么辉煌,竞争就是这么残酷。可以说,选择了生物,就等于选择了用生命在科研。大牛尚且如此,你敢不头悬梁,锥刺股,废寝忘食做科研?
这还是说有成果有研究经费的实验室,你能保证你一定有好的idea?就算你有好的idea,你能保证它能顺利转化为生产力,而不被狗吃了?就算你祖坟冒青烟,暂时打拼下一亩三分地,五年之后,你能保证自己可持续发展么?
所以,少年,生物不是你想玩就能玩得转的,它是一门考验你体力、脑力、创新力、抗打击力等众多能力的学科,需要一个人太强的综合能力。为了你(jian)的(qing)未(wo)来(men)幸(jing)福(zheng)生(ya)活(li),奉劝你能转行就赶紧转吧……
好了,以上都是我的胡说八道,现在重说。
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以他为代表的众多有志青年积极推动了戊戌变法。尽管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这些人的精神与努力却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后人。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详细阐述了变法的经过并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在这篇文字当中,他流露出的不是作为政治家的失败,反而是对国家的忧心忡忡,是对祖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热枕。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这大概是梁启超留给我们最强大的的力量。
话说回来,趋利避害可以说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可以说学生物的对于这个概念并不陌生。相比于其他的职业或专业,当下的我们无论在体力上还是脑力上,都时时刻刻忍受着煎熬。与其他专业相比,这似乎就是坑爹又坑娘的专业。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想要进步,它是需要有人多忍受一些,多做一些,甚至是一种牺牲。它需要的是更多像梁启超一样的人,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既然你已经看完这篇文字的前半段,而且没有转行并看到了现在,为什么不选择继续留下来呢?
如果你选择继续留下来,我很乐意跟你分享《上课记》中的一句话,“纵使一切都是徒劳,我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其实在我看来,科研无非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我们体验生活的方式而已,它与其他职业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在科研过程中,我们需要抓住自己脑海中一闪即逝的灵感,需要培养自己的全方位的感觉,需要锻炼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需要制定一个计划,然后奔着我们的目标出发。我很怀疑如果这些能力我们没有在科研的时候得到锻炼,谁又能保证步入职场以后一定能顺风顺水呢?谁又能保证办公室的同事比现在的“老板”更好应对呢?
或许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体验,只不过体验的方式不尽相同,科研不过是我们体验世界了解自己的一种方式。正如那个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前一秒,你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还在奔着相同的目标奋力前进,后一秒你和它们就隔了一层膜,你在膜内看着它们对你嬉笑谩骂、拳打脚踢最终却无力放弃时,你就应该明白,生命从最初那一秒起,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
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我说完了,怎么理解,您看着来吧。
网友评论